-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92
- 55
- 13
- 7
- 30
- 22
- 3
- 3
- 2
- 82
- 78
- 67
- 49
- 3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谢迎迎 汪作为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4期 50-53页 ISTICPKU
【摘要】 社区康复是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社会功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及焦点小组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污名化所造成的排斥、隔离与自我身份认同挣扎,病人...
【中文期刊】 涂炯 张纬松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13期 8-13页 ISTICPKU
【摘要】 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医学社会学研究的梳理,总结了不同社会环境下医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及研究议题.相较于国外医学社会学的成熟发展,国内医学社会学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学科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相关研究需要结合具体时空情境和多元...
【中文期刊】 付洋 尹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31卷8期 1081-1084页 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慕课+"教学法的介绍,为"慕课+"教学法下定义,分析比较"慕课+"教学法与慕课教学法的特点,归纳总结"慕课+"教学法在医学人文实践教学中的长处.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社会学"采用"慕课+"教学法实践为例,论述了其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作...
【中文期刊】 高成新 刘洁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3期 34-36页 ISTICPKU
【摘要】 抑郁症的频频出现亟需学界对其现状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科学范畴的调查研究.运用医学社会学知识,通过观察及访谈的质性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发现对抑郁症来说,就其社会性本质而言,抑郁症作为污名化的结果,是一种符号暴力;就其表征而言,抑郁症患者的病人角...
【中文期刊】 李德玲 卢景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25卷1期 104-106页 ISTICPKU
【摘要】 医患信任关系研究是医学伦理学的经典议题之一,多数学者以医疗领域存在的不信任事实和引起医患信任关系紧张的因素为出发点,立足于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理论视野,研究信任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但理论研究不系统...
【中文期刊】 冯显威 《医学与社会》 2012年25卷1期 1-4页 ISTICPKU
【摘要】 健康社会学是医学社会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健康社会学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范式,如健康模式转变理论、健康生活方式理论、健康的社会阶层差异理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以及健康权与政府责任理论等.本研究着重分析了健康社会学新理论范式的催生背景及...
【中文期刊】 彭君梅 《医学与哲学》 2011年32卷15期 19-20页 ISTICPKU
【摘要】 "致中和"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即贵和谐,尚中道.从修己安人、重和去同、执中用中等方面探析,孙思邈的医务人际关系思想始终贯彻着儒家的"致中和"理念,强调构建良好医务人际关系应从自身出发,以"中"为度,以"和"为归结,总期利于愈病,以实现...
【中文期刊】 冯显威 《医学与社会》 2010年23卷7期 7-10页 ISTICPKU
【摘要】 医学社会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扩展到了一切与健康有关的领域,开始向健康社会学演变,形成"健康的社会学"和"健康中的社会学"两大研究领域,80年代以后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公共健康领域,在健康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以健康为中心"...
【中文期刊】 马菊华 周艳 等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20期 73-76页 ISTICPKU
【摘要】 以医患言语交际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医者一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对医患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作出定义,分析认为医忠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具有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及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基础.进一步描述了医学会话中不得体现象的表现,提出了得体性的实...
【中文期刊】 张晨 韩健勇 《医学与社会》 2009年22卷8期 56-57页 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上海地区不同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对医生的期望值、卫生健康与就医权益及相关法律知识的调查与分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就医状况及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