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574
- 37
- 8
- 1
- 11
- 7
- 2
- 2
- 2
- 126
- 62
- 60
- 49
- 4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瑛 张淑玲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5期 734-736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分析医患沟通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实施医患沟通英语口语训练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积极作用:即时帮助医学生掌握大量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针对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即时帮助纠正其语音、语调;有利于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建华 张婧雯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4卷2期 302-30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患儿在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儿内科门诊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时接受音乐治疗前后行为及言语紧张度数据,积累音乐治疗在儿科静脉穿刺输液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门诊接受静脉穿刺输液治疗同时接受音乐治疗的患儿23名,采取行为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咏莉 王晓燕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5期 580-582,594页ISTICPKU
【摘要】 本次调查发现,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讲话的语气、手势、问诊距离、眼神、表情、职业坐姿和职业站姿等非言语行为要素的期待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不匹配的非言语行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咏莉 王晓燕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5期 577-579页ISTICPKU
【摘要】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职业角色认同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咏莉 王晓燕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6期 727-729页ISTICPKU
【摘要】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2008年29卷23期 13-15页ISTICPKU
【摘要】 运用语言哲学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中国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话语方式和文本内容,认为,如何划分医药卫生体系往往是界定问题和言语行动的逻辑前提,也是最重要的话语权的体现;"看病难"和"看病责"可能是被误读的流行语;文件说什么,如何说,这是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菊华 王茜 《医学与哲学》 2004年25卷7期 49-50页ISTICPKU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医疗的人文关怀的提出,医疗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从现代医学的发展为医疗言语行为提供了大的语用背景、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及其演变延伸了言语行为的情感功能、语用环境的复合性凸现了言语行为的道德水准、医疗活动的风险特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红霞 姚彩琴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6卷23期 3548-3549页ISTICPKUCA
【摘要】 交流是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它除了言语交流外还包括非言语交流,对一位治疗师来说,不仅应当掌握交流的技巧,更应能够对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做出合理观察,这对整个治疗过程意义重大.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躯体动作、沉默现象、副语言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湘莲 《中华护理杂志》 2001年36卷7期 541-542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而病人在临终前,面对自己即将走完的人生路途,随病情恶化,心理活动复杂,大多表现沉默寡言,神情淡漠、呆板,情绪反常等状况,医护人员无法与病人之间进行语言沟通。因此,只有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立军 宋志俊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8期 716-7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9个月,于2000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只能发音.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右侧肢体感觉减退,皮温凉,有坠铅感;肌力均Ⅰ级,腱反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