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851
- 23
- 14
- 1
- 20
- 3
- 3
- 3
- 2
- 600
- 316
- 227
- 140
- 13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钟睿 甘艺 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年24卷2期 42-45,5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筛选用于比格犬ERβ基因RNA干扰实验的细胞和检测所用引物.方法 根据比格犬ERβ氨基末端区域和DNA结合区设计三对引物,用阳性质粒筛选最佳引物应用于RNA干扰效果检测,并利用293T、Hela和vero细胞的cDNA验证该引物的特异...
【中文期刊】 王颖 樊建勇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32卷10期 1440-1444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过表达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子LAT后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LAT基因的全长序列.构建HSV-2 LAT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RetroQ-AcGFP1-C1,包装...
【中文期刊】 肖芸 朱丽瑾 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1年29卷10期 721-72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Cl)诱导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正常vero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寻找相关的标志物,探讨TMT-Cl所致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液...
【中文期刊】 张瑾 杨正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6年18卷5期 343-345,34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vero细胞毒素.方法 通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及两次离子交换层析,再经过凝胶过滤,最终从大肠埃希菌O157:H7 882364菌株获得了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对此毒素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分子量及等电点的测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 H7; Vero细胞毒素;
【中文期刊】 袁仕善 吴少庭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年21卷7期 566-56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8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方法设计GRA8的特异引物,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GRA8的基因片段,经克隆至pMD18-T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C而构建真核重组...
【中文期刊】 严银芳 夏洪铃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年18卷2期 80-8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估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对HSV-Ⅰ和HSV-Ⅱ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在组织培养中用CPE抑制实验测定喷昔洛韦钠盐对HSV-Ⅰ和HSV-Ⅱ所致vero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在BALB/c小鼠中测定其对HSV-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
【中文期刊】 成大荣 徐建生 等 《微生物学报》 2004年44卷5期 683-68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F18菌毛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与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杆菌(VTEC)的重要致病因子,可介导细菌对小肠细胞的黏附,并具有F18ab和F18ac 2个抗原亚型.根据已发表的F18ab菌毛A亚单位(FedA/ab)的基因(fedA/a...
【中文期刊】 孙雪敏 余应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1年15卷1期 17-22页 ISTICPKUCA
【摘要】 在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诱发猴肾vero细胞遗传不稳定的实验模型中,曾经证明受试细胞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谱的改变和JNK/S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样条件下,现又发现p38MAPK及其上游激酶MKK3/MKK6,以及JNK/SAPK...
【中文期刊】 王谷亮 余应年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年16卷10期 1033-103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紫外线、离子辐射及烷化剂等理化因子不但能直接攻击DNA,还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系统引起一系列后继的基因外事件,包括基因表达的改变.已经证明0.2 μmol/L MNNG能在vero细胞中引起DNA聚合酶β转录增加,而其启动子中能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