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62
- 9
- 9
- 4
- 2
- 11
- 9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曾聪彦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文章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当前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中药临床药学名称、与中医药理论关系、开展模式、人才培养、服务质量评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中药临床药学方面存在问题,提出需要规范中药临床药学名称、正确认识并重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桂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中药煎服与临方炮制是与中药疗效及中药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两方面对于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及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两方面又是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本文分别介绍了中药煎法、中药汤剂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门急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3年1-12月每月200张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5.41%,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2.3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毅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本文从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情况分析了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情况,存在中药临床药师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事实.为了促进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中药临床药师.文中从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临床培养两方面提出措施,认为改革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曾聪彦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提供参考. 方法:介绍当前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的建议. 结果与结论:各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各不相同,开展的内容各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兆兴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为临床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选方依据和思路.方法:查阅近10年中医中药防治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国内外文献, 对中医药防治骨髓抑制的方药和治法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爱红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门诊中草药电子处方,探讨改善中草药电子处方质量的办法,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中草药电子处方1200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合理处方比例,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结果:2013年本院中草药电子处方主要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洪胜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结合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阐述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意义.结果:建立以培养专业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中药临床药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洪梅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SCF/C-kit系统的干预作用,为疏肝健脾方药治疗IBS-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SD大鼠窝鼠制造IBS-D模型,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另设正常组;中药治疗组给予肠激安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安雅婷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2015年
【摘要】 中药红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酮、多糖、皂苷、香豆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主要从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