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6
- 71
- 62
- 11
- 3
- 2
- 44
- 28
- 22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王全贵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交感神经颈椎病系颈椎病中重要的一型,临床症状多样,纷杂,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临床对此型颈椎病论述较少。从2001年6月到2007年5月,本科应用自制针刀结合手法,对明确诊断的交感神经颈椎病120例给予治疗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伟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结合经络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运用经络穴位推拿加阿是穴针刀松解术对门诊106例患者治疗。结果:四周疗程内本组106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5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7.2%。结论:针刀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秀义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评价针刀和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的临床研究,将26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33例)和对照组(136例)。试验组针对造成KOA功能障碍的高应力点进行选择性的松解,松解点包括:韧带、滑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铁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针刀医学是祖国医学与现在医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学科,其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电生理、减压、松解、挛缩、疲痕等使机体动态和静态平衡失调,通过针刀的刺激和松解改变了病变部位的的韧带、筋膜、神经的压力、张力,粘连得到松解,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消除至痛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忠玉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慢性前列腺病是男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慢性前列腺病人209例,全部采用针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分析了针刀治疗慢性前列腺病的优点,并就其术后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葛恒君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针刀医学的整体观。针刀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理论、西医学系统论和还原论、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的理论体系.目前西医的研究方法是还原论,传统医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论,由于中西医学研究的方法的固有缺点,造成两种医学理论上的缺陷,而针刀医学平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希云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C型臂x线下针刀穴位松解,治疗脊柱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方法:对68例接受针刀治疗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对应有效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病情观察及术后健康指导.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临床治愈49例占7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恒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阐述针刀医生所面临的风险,探讨如何规避风险,保护针刀医生的合法权益并促进针刀疗法的健康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吕小桃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研究对20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刀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疗效满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曲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九年度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它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及运动障碍和神经病变性溃疡等。本研究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其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