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7
- 65
- 1
- 1
- 1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曹现勇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阴山山脉东段蛮汉山、大青山山顶草甸、桦木林、虎榛子灌丛、人工油松林及杂草草原五个植被类型花粉通量与表土花粉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及同一植被类型不同样点花粉通量和花粉浓度差异明显,捕捉器样品花粉源区面积小于表土样品,能较好地反映样品点周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尹崇玉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中新建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以南沱冰碛岩之上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白云岩''''''''的下界为界,包含了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与国际地层表新建的埃迪卡拉系相当.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金陵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根据华南地区在40-20ka 时段存在三个代表植物群:1)以青栲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第1植物群)为该区地带性植被;2)以松属代表的针叶植物群(第2植物群), 对应于夏季风盛行;3)以蒿属为主的草本植物群(第3植物群)对应于冬季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振京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高东低,罗布泊位于其东部最低处,是塔里木盆地东部最终的汇水盆地.所以,罗布泊所聚集和浓缩的信息,对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来说,有"一叶知秋"的效应, 它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塔里木盆地本身和它四周山区的环境变化.本文对罗布泊新湖区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革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植物花粉是认识植被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然而,花粉资料集花粉产量、花粉源区、花粉传播、花粉沉积和埋藏等众多信息,给植被重建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为此,中外花粉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花粉植被的研究成果来看,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毛礼米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早在1977年,荷兰孢粉学家 J.Muller 等对红树科的红树属6种植物以及2杂交种的花粉进行了 LM、SEM 和 TEM 的观察研究,并对化石花粉的分布及其沉积历史进行了评价与讨论. 1969和1978年,J.Muller 又对海桑科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运利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本文通过南海南部 ODP1143孔512-76m 层段深海沉积物的孢粉数量统计,讨论了南海南部周边岛屿及大陆架上12~1.6Ma 时段孢粉组合和植被演替序列.研究表明,8.15Ma 前,各类型孢粉沉积率很低;8.15Ma 后,孢粉沉积率急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小珊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表土孢粉组合特征是进行古植被、古气候重建的基础.目前国内关于表土孢粉特征的研究多集中于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森林植被,对于北方草原地区的孢粉组合,特别是草原地区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的表土孢粉特征的研究较少.放牧活动是草原区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毛礼米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在地学研究领域,花粉分析成了古植被与古气候恢复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花粉种类的鉴定是花粉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方法.面对"浩瀚的花粉世界",对于从事地学领域里的孢粉学研究者来说,对不同植物类群的花粉形态学特征进行归类和对比,有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尹崇玉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Tianzhushania 属最早发现于湖北长阳天柱山地区陡山沱组的燧石结核中,模式种为 Tianzhushania spinosa.该属在我国埃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出现的层位稳定,分布广泛,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陡山沱组或与之相当的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