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76
- 723
- 13
- 9
- 8
- 6
- 1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杜永清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慢性咽炎属祖国医学"梅咳气"、"喉痹"范畴.患者有咽部异物感、干燥、疼痛或发紧不适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查咽后壁多见粘膜增厚,有颗粒状增生物.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烟酒刺激、讲话太多、过食辛辣和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病程绵绵不愈,时轻时重,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百庭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心脏病临床种类繁多,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短不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和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目前中西医均未形成整套的治疗方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病.本人以中医学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把五脏功能从整体观理论与现代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水成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人到老年,随着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萎缩,各系统功能的衰退,机体内环境和机体外系统之间在多层次上的失衡,必然出现一些明显的衰老现象和病理性变化.衰老的本质极为复杂,中医衰老理论包括脏腑虚损论、气血失和论、阴阳失衡论、先天失养论和精气神亏耗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娟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我科在1988年10月-1996年7月应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妇科及产科低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本院妇产科住院病人,全部女性.妇科手术后20例,包括子宫切除术14例、单纯附件切除术2例、卵巢病根治术2例、宫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孝刚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高血压病在发病过程中有着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开始多属阳亢型,继则阳亢伤阴耗液,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型.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俱损,转为阴阳两虚型.病程日久,累及心脾,血运不畅,属气滞血瘀型.在临床上,必须全面分析,正确诊断,辨证施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程惠贤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湿温病在本地区是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包括西医的伤寒或副伤寒.1991~1993年该病在本地流行期间,我们根据湿温病的特点,采用中医中药为主加常规西药治疗湿温病162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钦永林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名词,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在中医学中的"心悸""胸痹""郁证"等病证中可找到类似描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的"心澹澹大动",《灵枢·本神》篇中的"心怵惕",《灵枢·五邪》篇中的"邪在心,则病心痛"等等.它们有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光锦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中医要加强临床实践提高技术是根本.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津》里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科学的东西,都必须通过实践效益检验,才能深入提高,这是对中医向纵深发展的真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南安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患者刘**,男,5岁,在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已住院半年之久.后转住市医院经中西药治疗无效,病情严重.遂邀我会诊.病因:由结核性脑膜炎久治不愈,已引起一系列危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全才 第二届全国基层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 1997年
【摘要】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热病,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急骤、死亡率高,发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于七、八、九三个月,可归属于祖国医学"暑温"的范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经蚊类媒介传播、由嗜神经性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