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74
- 11
- 9
- 7
- 5
- 25
- 17
- 8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魏翠芬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本文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血栓危险因素与突发性聋发病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凝血酶原基因G202120A多态性和高半胱氨酸及低叶酸血症可能增加患突发性聋的风险;而MTHFRC677T多态性与突发性聋发病是否存在关联尚不能有肯定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羽扬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这是当代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对聋儿而然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应该怎样发挥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叶炎林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可直接导致小儿言语、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目前,我国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范畴。某院自2004年已系统地开展了此项目。本文现对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11月31日某院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聂文英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由于听觉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婴幼儿听觉监测体系及评估机制正在日趋完善.但对婴儿、儿童的眼病和视力问题,虽然在筛查技术和筛查内容方面都有陈述,然而就技术问题和整个筛查系统而言,远不能与听力筛查相比.新生儿听力筛查留下较大空间和较多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戎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在新生儿中进行听力筛查,被公认为是尽早发现儿童听力损失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全国已有很多城市开展这项工作。筛查中未通过的儿童,应转入儿童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某中心作为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之一,近几年来接诊了不少由各医院转来的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兴启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听觉诱发反应包括:听觉诱发电位和耳声发射,通常所述电反应测听(ERA)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系列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检测技术基础上的客观方法。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陆续引进ERA,目前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戴瑞邦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助听器行业新近陆续推出“可训练的”和“自我调节的”的概念,所谓“可训练的”助听器,是指提供给助听器用户一些控制按钮(比如,音量控制器VC),用户需要手动使用这些控制按钮来调整助听器参数来达到用户更喜欢的增益和频率响应。通过使用这些按钮,用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乙心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主观性耳鸣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因听觉通路上任一部分的神经异常活动引起,因其具有主观性,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尚为统一。甲钴胺因容易高浓度的转运入神经细胞器,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浆运转,修复损伤的神经等优点,临床上被报道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Don Hayes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助听器对短促音的传统的控制方法是使用脉冲限制或者削峰控制。使用削峰控制是因为它是瞬时的,速度足够快到迅速作用于高速上升的短促音的峰值信号上。传统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启动时间太慢,通常为8~10毫秒。然而瞬时作用的削峰控制电路却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刚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慢性氟中毒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觉功能损害,表现为神经性耳聋,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不同程度氟中毒大鼠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进一步探讨氟中毒对听力损害的可能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