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6
- 11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张国胜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本草纲目》称"丹参,沽血通心包络,治疝痛."而《本草求真》曰:"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毒等证,总皆由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郝剑平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顽固性便秘,是老龄常见疾病,多由习惯性便秘发展而来,属内科疑难杂证.其重者常因临厕而努挣致腹压过高,极易并发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对本病尚无理想治疗方法.笔者根据祖传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经验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肖才源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中药历史悠久.据考证,秦汉之时即已出现了一些本草著作,但均亡佚.人们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是大约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原书惜亦佚).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收载的"神农本草经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说:"神农古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瑞贤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西方科学哲学从上世纪末被大量介绍到我国,对推动我国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青年的科学工作者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起了医史学界的兴趣.本文试图借用科学哲学的方法,通过对李时珍的研究,探讨一下新的研究思路.本人无论对西方科学哲学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童世珍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疑难杂证之中医治疗,历代医家颇多著述,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由病症错综复杂,临证棘手,取效多艰,今有临床验案四则,兹不揣鄙陋,恳请同道指正.案一、大脑功能失调案曾**,女,45岁,教师.述发作性头昏二年余,每日劳累,焦虑,闻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康晓红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马年新年,回家探亲,遇一亡阳证病人,起于冬日输液,防寒保暖措施不力,以致阴气弥漫、阳气外脱.经细心询问,认真诊查,把握病本,确证病源,用回阳救逆、温阳化水之法,使病人转危为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本俊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六味地黄方由六味中药组成,其中有酸、苫、甘、辛、咸、淡六种味道.有泽泄制约熟地的滋腻,丹皮制约山茱萸的燥性,茯苓制约山药伤阴的克制关系.并有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的"三补"功能,又有泽泻配熟地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冷冰霄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230多年来,在中国医学史上古近代之交之际,出了一位杰出的划时代的医学革命创新家,他就是王清任.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清代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还乡河畔鸦鸿桥河东村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678年)戊子五月十六日卯时,卒于清道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洁生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例一,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紫癜患者:郭某某男9岁半初诊2000年12月8日:1998年12月迁入装修后之新居,至1999年7月鼻血不止,四肢出现紫癜,以下肢为重.某医院化验室误将血小板1.2万看成12万,告之患者一切正常.诸证日益加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程晋荣 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正>会厌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创立的治疗痘后饮水即呛的重要方剂,我们程氏两代加减运用会厌逐瘀汤治疗梅核气取得了良好效果.梅核气《金匮要略》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肉"《医宗金鉴》云"会厌之中有痰,如同炙肉此病得于七情郁气痰涎而生."用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