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
- 8
- 3
- 1
- 1
- 2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陶婉君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纳米乳的形成机制,考察组分的含量、空间立体效应、疏水效应、电性效应对乳化体系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纳米乳各组分的包括纳米乳存在区域面积、粒径在内的分子结构与体系性质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对影响纳米乳形成的因素进行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艳凤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粒子粒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粒子的分散和排布,并影响到后续实用性部件的性能。目前现有的纳米粒子粒径表征手段,主要是动态光散射(DLS)的方法。DLS方法的标称测定下限一般是l纳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文君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首先简明地阐述生物粉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在中药研究方面具有的特殊意义;阐明生物粉体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最后中药现代化对生物粉体技术的要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欧阳梅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辅酶Q10纳米混悬剂,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考察高压均质的压力和循环次数,稳定剂的类型和浓度对粒径的影响,确定最优处方工艺为高压均质压力为900bar,循环20次,药物含量为1%(w/v),稳定剂为0.25%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万威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采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壳聚糖硬脂酸(CSOSA)聚合物,考察PEI-CSOSA共聚物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介导基因药物的能力和安全性。方法: 碳二亚胺法合成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高碘酸法合成PEI修饰壳聚糖硬脂酸共聚物;以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勇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首先介绍了颗粒度与中药物理化学性能关系,中药材细胞壁和细胞间破碎的尺寸界限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其次系统叙述了能应用于中药材超细粉碎常用工业上的粉碎技术及机型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超细中药粉碎技术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国超细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颉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壳聚糖类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生物降解性等多种优势,在药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传统的制备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壳聚糖类凝胶颗粒的粒径及形貌,并需要采用戊二醛等具有毒性的化学交联剂,影响了其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前期开发的温度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岳华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粒径大小是微观颗粒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论文通过考察粒径大小对免疫学效应的调节作用,期待能为纳微球佐剂的设计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方法:采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壳聚糖纳微球作为颗粒模型,并选用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s)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东春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肠溶微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吸附法将鸦胆子油吸附到吸附剂中制囊心物后,采用Eudragit L30D-55为包衣材料在流化床中包衣制备鸦胆子油肠溶微囊,并对肠溶微囊的收率、粒度分布、外部显微形态、耐酸和崩解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岩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其在纯化过程中损失较大,本论文考察其在层析中究竟发生了哪些结构变化,为提高其在层析中的收率以及保持其免疫原性提供指导。方法:将HBsAg上到DEAESepharose FF柱上,让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