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
- 8
- 3
- 1
- 1
- 2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张贵锋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质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需求量少和准确度高等优点,电喷雾技术(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技术(MALDI)的出现使生物质谱技术逐渐成为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在蛋白质或多肽序列分析、翻译后修饰分析、生物大分子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连艳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索尺寸均一、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和微囊制备方法,并研究粒径均一、可控性在药物制剂应用中的优势;方法:尺寸均一、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和微囊采用膜乳化法制备,并将其应用于蛋白、多肽药物包埋、疫苗佐剂研究中;结果:膜乳化法能够成功制备尺寸均一、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金拓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许多场合,蛋白药物需要以颗粒(粉体)的剂型给药。比如用于吸入给药时,蛋白须被制成1~5微米的颗粒以悬浮在空气中而被高效率地吸入肺泡;制备长效缓释剂型时,蛋白须被预制成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的固体颗粒以便在混悬于缓释聚合物溶液时不被有机相交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卢懿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固体分散体常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其制备过程可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即药物的分散过程和分散之后的固化过程。熔融法常采用骤冷的方法固化;溶剂法则采用各种除溶剂的方法固化。除溶剂可采用加热挥发、减压干燥、旋转蒸发、喷雾干燥等方法,其中仅喷雾干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寸冬梅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将平均粒径约为200nm的核酸-PLGA纳米粒制备成纳米复合微粒,通过工艺和处方优化制得空气动力学粒径在理想的1-5μm范围之间的复合微粒,收率高于50%,微粒表面光滑。复合微粒的骨架遇水后能迅速溶解,重新分散形成PLGA纳...
【关键词】 纳米复合微粒 ; 核酸-PLGA纳米粒 ; 喷雾干燥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苏志国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在当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各种新材料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中,以微球和微囊为代表的颗粒技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除了药物剂型外,从细胞培养的载体,到分离纯化的介质;从固定化酶,到生物芯片,到处都有颗粒技术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宁辉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篇首>壳聚糖(CS)是一种链状可生物降解的聚糖,最近得到了广泛研究,用作药用蛋白质或基因导入的载体。加入三聚磷酸盐(TPP)作为交联剂,壳聚糖将根据CS的分子量形成直径为lOOnm到600nm的球状颗粒。所形成的CS-TPP复合颗粒的大小和表...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 蛋白质-壳聚糖复合物 ; 药物载体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文君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首先简明地阐述生物粉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在中药研究方面具有的特殊意义;阐明生物粉体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最后中药现代化对生物粉体技术的要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宇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制各高载药量的阿奇霉素肺部吸入粉雾剂,并对其大鼠肺部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粉雾剂,微渗析-串联质谱法测定肺上皮细胞黏液层中游离阿奇霉素的浓度。结果:制备的阿奇霉素粉雾剂载药量为59.2%,有效部位沉积率为51.0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薛菲 全国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优化杜香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油与β-CD的比例为1:8,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0 min,β-CD与水的比例为1:15。结论:该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