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43
- 5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陈沛沛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思想有三层含义。其一,“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其二,“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容纳多元;其三,“和而不同”倡导不断的融新、创新。梳理近代上海特殊的“租界”与“移民”特征、整理上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育林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以《本草纲目》和历代《尔雅》注释为基本依据,采用文献比较的方法,考订出汉代非医学文献《尔雅》中所载本草之数目为357种,并作出初步的理论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建新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大医精诚》一文的篇题,一般解为“精”即技术精湛,“诚”即品德高尚。本文通过对“精诚”词义的考释和文章内容的分析,就此提出不同见解,认为“精诚”是一个复合词,表示的是真心诚意、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精神,“大医精诚”即谓大医必须具备这种态度和精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东方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作阵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著。成无己(1063~1156年),本为宋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后聊摄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氏家世儒医,才识明敏,记闻赅博,尤精伤寒之学,钻研数十年,著有《注解伤寒论》3卷(1144年)、《伤寒明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晓华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章太炎运用考据学研究中医,内容广泛,方法独到,视角鲜明,为后世中医文献研究起到了奠基与引领的作用,影响颇深。本篇就章太炎对中医文献的考证内容作一举要说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彭君梅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对古代中医药术语名称中的“雌”、“雄”、“牝”、“牡”进行考辨,推求其词义的引申演变,总结其含义包括表示雌性的和雄性的、方位的南与北、形状的凸与凹、属性的阴与阳及寒与热等等,涉及药物、生理、疾病等范围,并探讨了相关中医药术语命名的文化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逸山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医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三防”: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念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忧患意识,其文化内含主要为强调居安思危,注重防微杜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雪丹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癉”字在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中多次出现,因其义项颇多,又与“疸”字互假,故在部分简文释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对《脉书》、《引书》中所载“癉”字做了详细的考证和释义,并做了初步的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傅海燕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全文考证了《内经》首载6个解剖学词语“颞颥”、“髆”、“(骨盾)”、“(骨曷)(骨亏)”、“(骨舌)”、“(骨行)”的内涵及产生的意义,为中医术语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补充或纠正了辞书的疏漏与错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