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7
- 330
- 126
- 49
- 30
- 14
- 40
- 39
- 31
- 26
- 2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陈祖卿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目的:为验证麝香保心丸方组机理对心率快、慢,血压高、低,药味虽为芳香温通,但它的方组使温而不上火,类同针灸对机体有双相调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柯于鹤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目的:冠心通脉胶囊对心肌缺血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对垂体后叶素(Pit)敏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热预适应组、西药组和冠心通脉胶囊组,检测各组CRP、MDA、SOD水平,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吕宝经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麝香保心丸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的表现、治疗心肌缺血效果显著,并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早期的研究显示,在动物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艳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近年来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均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性疾病能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存在诸多不足,中医药可作用于心肌干细胞移植后的许多病理环节,可望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性疾病中发挥积极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玉娥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方法: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注射西药时,加服自拟补气养心汤,一月为一个疗程,病情缓解后,隔日一剂,三个月为一完整疗程,进行全面复查和评定.结果:根据症状体征改善和心电图检测评定疗效为:显效19例,有效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乔志强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生脉注射液是生脉散的静脉制剂,目前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查阅了2000年以来的文献资料,从多个方面对其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及应用作以综述.特别是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分别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乔志强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经皮血管封堵器是在导管枪查及介入性操作后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器具,它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止血后下肢制动时间短,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或避免出血及血肿的并发症的发生,并使介入治疗病人早日康复出院,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超时的医疗费用,降低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云台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目的:观察丹芪调脂胶囊(郑广娟教授主持研制的该制剂由黄芪、丹参、草决明、昆布制成)对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丹芪调脂胶囊组、洛伐他汀对照组和血脂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瑛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黄芪、潘南金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稳心颗粒9克,每日3次温水冲服,潘南金30ml及黄芪注射液30m1分别稀释于5%葡萄糖液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珊珊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5年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过程主要有内皮细胞损伤、血浆脂质沉积、单核细胞浸润、血管甲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膜下迁移、泡沫细胞形成,其中VSMC从中层向内膜迁移和大量增殖已成为As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故探讨引起VSMC增殖的机制及其相应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