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
- 95
- 30
- 26
- 16
- 15
- 27
- 17
- 13
- 12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王艳萍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麻醉医师在手术室以外的环境对患者实施麻醉的要求日益增多。近年来对于各项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尤其是消化道内镜,“无痛”已成为患者接受该项检查或治疗的首要条件。本文介绍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士雷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广泛分布于整个脑组织,其把细胞的兴奋性和能量代谢密切地联系起来,在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新靶点。本文分析了mitoKATP通道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脑缺血 ; 再灌注损伤 ;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涛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在有效治疗心室功能不全的尝试中,寻找有新颖药理学作用药物的工作从未停止。围术期处理药理学的最新进展包括:钠尿肽和血管加压素。目前有几种处于研究/临床不同应用程度的药物,为围术期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这类药物包括:托波力农、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卫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随着对基因研究的深入,更多对疼痛的研究开始从基因角度切入,越来越多与疼痛相关的基因被发现。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些差异大多与遗传基因有关,并且是与离子通道、转运蛋白、作用受体、代谢酶、炎症细胞因子等不同层面上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离子通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孟岩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亲眼见证了静脉麻醉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这些进步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全凭静脉麻醉(17IVA)从过去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转变为当前可能取代传统吸入麻醉的一种引人注目而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法。本文将全面概述有关静脉麻醉药理学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黑子清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肝脏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终末期肝病可累及全身众多的器官或系统,导致一个或多个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与国外相比,我国接受肝移植的受体普遍病情更差,多数合并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围术期会出现剧烈病理生理变化,严重时危及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新运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肝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抢救终末期肝病最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终末期肝病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代谢紊乱、凝血功能异常,肝脏对凝血因子合成的降低,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破坏增多,以及促血小板因子的缺乏造成血小板生成降低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加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文硕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本文结合水的电离与每升水中H+含量、体液H+的生成途径与生成量体内缓冲碱含量及其缓冲作用、酸碱失衡时机体的代偿反应、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评估血液pH值变化的金定律等内容,就对酸碱平衡基本概念认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邬娇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细胞凋亡是维持正常组织形态和一定功能的主动自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皱缩、核固缩、DNA有序片段化等。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机制,在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转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血管舒张性休克可由多种严重休克发展而来,其特征之一是全身血管阻力降低。持续的组织低灌注可促发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致全身血管舒张,最终可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严重的血管舒张性休克,因儿茶酚胺升压效应的减弱甚至消失,常需增大剂量。大剂量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