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37
- 9
- 7
- 2
- 2
- 18
- 9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潘国宗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对Behcet病的胃肠道病变及其鉴别诊断进行了阐述。Behcet病(BD),又称Behcet综合征(B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性疾病。该病于1937年由土耳其皮科医生Behcet氏首先报道。其临床基本特点是反复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文婕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名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胆管囊肿、特发性胆总管扩张,上至肝内胆管下至十二指肠壁段的任何胆道均可发生。病变的胆总管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伴或不伴肝内胆管扩张,多见于婴幼儿,约有2 00/到成年才发病,以女性患者多见。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所报道的一例食道粘膜隆起待查患者,行全麻下颈部肿块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切口消毒,铺巾,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依次分离各层组织,可见一肿块质硬,与食管及周围组织关系密切,切除部分送冰冻示食管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肉芽肿性表现,符合结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广利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脾囊肿罕见,可分为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二种。真性囊肿又可分为表皮性、内皮性及寄生虫性等,本文对一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脾脏皮样囊肿的男性患者进行了观察,本例为皮样囊肿。假性囊肿可区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本例病前无脾肿大与腹部外伤史,可排除脾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姬广敬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以胃肠道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黏膜水肿增厚为特点。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因胃流出道梗阻而急性起病,也可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有患者出现肠梗阻、腹水等症状。可表现为急性起病,也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烨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Ménétrier病(MD)是以胃黏膜皱璧粗大肥厚为突出特点,伴有低蛋白血症和胃酸减少的罕见疾病,也被称为胃黏膜巨大肥厚症、肥厚性增生性胃炎等。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CMV或Hp感染、TGFα过表达所致EGFR信号传导增强与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广利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消化科与肝脏病医师遇到肝功能损害伴发热的患者,用常见病难以解释时,应考虑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及时行有关检查,以免误诊误治。本文结合一例患者,对嗜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珠林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于1907年Oberndorfer首先描述并命名本病。它起源于APUD系统中的肠嗜铬细胞Kultschizsky细胞,此种细胞来源于胚胎的神经嵴细胞。因为类癌细胞有嗜银性,又称为嗜银细胞瘤。因为类癌能产生许多肽类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韦玉芳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2009年
【摘要】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家族史,基因定位于13q14.3。WD常发生于青春期,主要病理变化为豆状核变性和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困难、精神改变、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形成。铜代谢障碍是WD发生的重要环节,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