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4
- 164
- 23
- 15
- 15
- 14
- 90
- 49
- 40
- 18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陶方方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探讨沈敏鹤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纳入沈敏鹤治疗卵巢癌患者77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和处方药物信息.中医处方的数据经规范化后,取高频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对核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婷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王三虎教授熟读经典,擅于古方今用,强调在辨病论治的前提下辨证论治,根据自身多年治疗胃癌的经验,抓住胃癌寒热胶结的主要病机及胃癌由寒热胶结于胃,到脾之气阴两虚,再到脾肾阴阳俱虚的转归,并能常中有变,对脾胃虚弱、痰浊内阻等少见证型守方以治,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海军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中,“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报告之内伤杂病学术思想部分,经过修改补充而成.笔者为李振华教授的高级职称徒弟、学术继承人,多年随师学习临证,且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养年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观察和胃化滞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49例用和胃化滞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81例;显效101例;有效5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4%.和胃化滞汤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云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刘伟胜教授认为AAD临床表现为大便清稀或大便次数增多,或如水样,或大便稀薄,完谷不化伴腹胀满等,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药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优势。刘教授主张AAD患者在临证时需分清以脾虚为主,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秋霞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聂惠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临床上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聂惠民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对其治疗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柳宁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积饮的不同治则方药间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揭示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之一. 方法:将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随机分为A组:健脾补肾+化瘀解毒组;B组:健脾补肾组;C组:化瘀解毒组.每组各2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江兴利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中医对肝的恶性肿瘤认识的新思路,对癌症的理解就是毒瘤.人的生病就是各种对人体构成侵害的内外病因在人体产生的病理表现,这些病理体征就是机体受到病因侵害时会有病理产物和代谢废物积聚,这些物质的堆积反过来又会加剧原来的病情,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珈宜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气血辨证理论是平乐正骨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治伤指导理论,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平乐正骨防治股骨头坏死病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平乐正骨气血辨证理论的实质是气血共调平衡的理论,在临床诊治中以“治气以补为要”“治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树栋 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法。是根据《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而设,属于祖国医学治疗八法中的“消法”。此法不但可达到瘀去痛止,化瘀生新,瘀去血止,加快血肿及肿块的吸收和消散之目的,而且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