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3
- 78
- 33
- 14
- 10
- 9
- 9
- 6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黄晓波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了解滴露衣物消毒液的杀菌效果与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衣物浸泡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和动物毒性试验对其进行了观察.结果:滴露衣物消毒液含380mg/L对氯间二甲基苯酚的水溶液作用7.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继红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虫草培养基添加剂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虫草培养基添加到正常大鼠饲料中进行大鼠喂养试验,观察Wistar大鼠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以及产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取大鼠卵巢和睾丸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虫草培养基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世雄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研究双唑泰阴道泡腾片对大鼠阴道的毒性作用.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24只,在阴道内放置0.1片重量的相应样品,观察全身反应、阴道充血水肿状况以及阴道粘膜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在首次给药后12、24、48小时及末次给药后12、24小时,大鼠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俞远京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弄清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和组织学分类,了解东方田鼠卵巢癌的细胞生物学变化以及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在已建立的东方田鼠封闭群中收集患有自发性卵巢癌的病鼠,观察其发病的临床特征,采用大体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石国春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笔者长期从事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本文就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工艺设计布局、建设、通风空调净化、节能措施、自动控制、设施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并建议重视和加强屏障设施建设的研究和管理,让专业人员参与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邱光清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观察虎杖苷注射液的溶血、过敏和刺激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兔血进行体外溶血试验.(2)采用豚鼠和大鼠进行全身过敏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3)采用兔进行血管刺激和肌肉刺激试验.结果:(1)虎杖苷注射液各管在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尹业师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对猪的易感性较高和致病性较强,近年来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研究为了控制某巴马小型猪场弓形虫病的感染,以达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要求,探索了其防治和净化的方法,运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猪场弓形虫病的发病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钟志勇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金荆排石剂对尿路结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利尿实验、实验性草酸钙结石防治实验、家兔离体输尿管实验及尿路结石溶解实验.结果:金荆排石剂能增加水负荷大鼠尿量,降低肾结石模型大鼠的肾钙含量,减轻炎症性病理变化,减少肾草酸钙结晶沉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曾昭智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本文研究了西藏小型猪从西藏地区引种到广州地区后的生长繁殖性能并与原产地进行比较.方法:测定西藏小型猪经产和初产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离乳仔数、初生、30日龄和60日龄体重.结果:初产和经产西藏小型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率分别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钰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近年来艾滋病、肿瘤、器官抑制病人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机会性念珠菌合并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往往发展成系统性念珠菌病,加重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达60-80%.而且念珠菌病的感染源正在从白色念珠菌转向非白色念珠菌.为了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继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