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
- 9
- 1
- 1
- 1
- 1
- 3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潘志友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己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调香的酯类香料,主要用作白酒、食醋、糖果的调香剂.在众多脂肪酶中,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B,CALB)的用途最为广泛,其在酯化,水解,转酯,以及其他类型反应[1]...
【关键词】 酵母表面展示 ;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 全细胞催化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旭东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本实验室从淀粉厂的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耐酸性中温a-淀粉酶的野生菌株Bacillus sp.。选用Bacillus sp.作为产酶菌株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菌种是非致病菌,且生长繁殖快,生产周期短;营养要求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发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薛业敏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a -L-阿拉伯搪普酶是一类从以上这些半纤维素中释放阿拉伯糖的辅助酶,与木聚糖酶间的存在协同作用,它水解木聚糖非还原末端的阿拉伯糖残基,以减少这些残基对木聚糖酶随机作用木聚糖时所受到的空间阻碍,同时,木聚糖酶水解后产生的带有阿拉伯糖侧枝的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蒋洁蓉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葛根素(puerarin,pue),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基异黄酮(8-C-β-D-Glucopyranosyl-7,4'-hydroxy-Isoflavone),目前在临床上己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元发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随着石油能源危机的同益加剧,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投入到石油代用能源研究中,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酒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视为替代和节约汽油的最佳燃料,具有廉价、清洁、环保、安全、可再生的优点.本文利用酿酒酵母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铭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L-苯丙氨酸(L-Phe)又名L-苯基-α-氨基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卵、乳和动物蛋白中,是生物体内合成酪氨酸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 L-Phe的最重要用途是合成阿斯巴甜以及用作营养强化剂,氨基酸输液和复合氨基酸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乐乐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本研究室在前期研究中成功从酿造浓香型大曲酒的酒曲中筛选到一株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 CCTCC M201021,克隆该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脂肪酶高产菌株Rhizopus chinensis为材料,成功克隆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永杰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聚经基酸酯(PHAs)可以在许多微生物体内作为碳源和能量的储存物所积累,这类以轻基酸酯作为循环单元的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应用于医药如药物的胶囊,手术缝合线和人造骨骼等及替代由于聚烯烃类非生物降解材料所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白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均忠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以DL-精氨酸为原料,利用固定化细胞酶法拆分DL-精氨酸,并对拆分条件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温度55℃,最适pH 6.0,c(DL-精氨酸)=0.3mol/L,p(菌体)=30g/L,拆分10h,拆分率达98%以上。连续反应10批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陆飞浩 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本文提出了好气性发酵大生产中,在一定空间内空气循环理论;阐述了无菌空气处理和尾气处理对发酵生产稳定性的影响,论述了新发酵空气预处理系统和新发酵尾气处理系统新技术,并对两者与传统系统特点进行对比,说明新系统对杜绝染菌、稳定发酵生产的重要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