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33
- 14
- 9
- 6
- 2
- 8
- 8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林修森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药线,亦称药捻,是中医外科传统的外治剂型之一,最早记载於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时称"纸紝"。虽经千载,由于其确实具有验、便、简、廉的特点,故一直延用至今不衰,当今亦不失为中医外科特别是疮扬专科的独特的剂型与方法之一。本文介绍其制法和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志波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为了较好的推广运用湿疹的中医药诊疗指南,我们将在提高指南质量的同时,利用媒体、杂志、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对指南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中医皮肤医生了解指南、熟悉指南,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自觉的运用指南,从而使湿疹的中医诊疗质量得到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冯骏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笔者自1999年至2006年运用丁桂散治疗糖尿病足89例,临床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汉庆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择64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用西药个体化降糖治疗。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对照组用5%的甲硝唑液外敷...
【关键词】 糖尿病 ;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中西医结合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忠恕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汞制剂是祖国医学中治疗体表溃疡的常用的有效药物,但是可以引起汞的吸收和中毒,因此我们建议临床谨慎用药,不能滥用,尽量短时间小剂量使用,己知汞及其化合物可直接从口吸收,但从溃疡伤口吸收情况及其后果的研究很少报告。为此,本文对临床51例使用含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兰青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肛裂在肛门疾患中仅次于痔疮居第二位,常因局部损伤或感染引起。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轻重程度不等。李竞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疮疡专家,他从疡科的角度指出肛裂实际上是肛管内的一个溃疡,其经久不愈的原因,是因为违背了皮肤溃疡愈合的规律,李老认为肛裂也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百轩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笔者白2002年以来,在临证经验基础上,配制祛腐生肌散,治疗下肢溃疡86例;取得了较好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62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5年以上,最短3个月;单侧67例,又侧11例;有下肢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旭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组方用药方法,也称组方配伍法。从古至今中国医药学中的组方用药方法和中国医药学一样,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粗放到细微,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创新。 本文强调抗药在组方用药中,除力助主药发挥效能,协同辅佐使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史会林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MEBO对烧伤和各种不同程度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门诊及住院1100例烧伤,皮肤擦伤,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转归,死亡的原因等。 结果: MEBO治疗烧伤及皮肤擦伤,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戚音音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2007年
【摘要】 生存质量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目前已被医学界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研究,临床上已有比较完善的普适性量表和面向某些疾病的特殊量表,但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生存质量研究较少。一些中医治疗的疮疡疾病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生存量表。可以根据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将普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