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
- 53
- 9
- 3
- 2
- 1
- 11
- 9
- 8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刘争强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气本质涉及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及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义章总结了气本质研究的四个辩论点:哲学思维气与客观存在气之辩、物质气与功能气之辨、实体性物质气与非实体性物质气之辩及非实体物质气的本质之辩,并以此为线索对气本质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廖华君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空间层次是通过一些光线、色彩或外物(如装饰物等)在空间上的运用,使空间富有层次性,从而达到各种视觉效果.而张仲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其角药配伍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层次特征.如纵向结构中治疗上、中、下三焦水湿的麻黄、甘草、附子;横向结构中治疗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楚楚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效者,为之法;价者,经千载以待价.中医古籍所蕴含理法方药信息是现代中医临床疗效之根脉.文章试从医经医理指导临床实践、治则治法规划临床路径、经典名方临床运用拓展、传统药性昧效临床新解、药物警戒安全防控措施及原创经络针灸实质探求六个维度进行阐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子璇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自古以来痰邪便被认为具有广泛的致病性,基于这一特点而形成的“痰生百病”理论对探析痰邪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家从脂肪病理性改变的角度对该理论展开了全新的诠释.文章在象思维的视角下,论述了脂肪代谢异常与痰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茗泽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文章以《金匮要略》为基础,博采《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中藏经》等晋唐古籍,探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病传规律及其证治方药.笔者认为中风病的核心病机为正虚而风邪客人,发现其具有伤寒、中风两条病传路径,并进一步总结了相应的病传规律.其中,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武玉卓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中药药效物质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明确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构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机制”整体观特色研究模式、深入阐明中药药理机制的关键环节.随着质谱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快速、有效、全面表征中药药效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凯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中医脑病学理论认为“脑为髓海”,主宰神机,因此现代神经系统疾病多可归为脑髓病范畴.文章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查阅相关文献归纳分析,认为中医“脑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由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脊髓共同参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璐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围绕于冠状动脉周围的一种特殊脂肪组织,在病理状态下能“由外到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引发冠心病(CHD).中医视角下PCAT的生物学特征与“卫气”具有相似性.文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机制有机结合,从“...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 中医病机 ;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夏庭伟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地域之间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差别,产生了不同地域医学特征,形成医家独特的诊疗认知及用药特色.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包括:多侧重于地域流派医家思想,缺少对地域医学体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单方面用药规律挖掘,缺少对地域医家诊疗系统认知的研究;多侧重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海焱 第十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 2023年
【摘要】 文章探讨了太极的来源与含义以及太极道论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太极象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太极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万物的原始.代表着大、无限大的含义.《周易》对太极的阐释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与学者的探索对象,从而形成了多重哲学涵义.太极道论强调了太虚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