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
- 19
- 2
- 18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对高血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今随着老龄人群的不断增多,老年高血压发病率急剧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及致残率、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毋庸置疑成为老年医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静萱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对于高危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血压还应降至更低。要想达到降压目的,通常一个药物是不够的。大多数的临床研究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叶平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贯穿所有心血管事件可变性的风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降压和降脂治疗,无疑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病死率和总死亡率。然而我国仅10%的合并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能够达到治疗目标,需要采用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整体危险的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陶军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受诸多因素影响,血压时刻在波动。当血压调节功能发生异常,则会出现各种异常的血压波动。体位改变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最为明显也研究得最多,临床很常见的直立性低血压被公认为与跌倒、晕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等密切相关。而体位性高血压相对发生率较小,受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树彬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常见临床现象,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从简化临床诊断及治疗选择的角度建议推广离血压急症的概念。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均有血压急剧升高,同时出现靶器官急性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的关健应是确认靶器官急性损害的证据。高血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本文从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诊断性评估;高血压分类与分层;高血压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叙述,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两次较大规模高血压患者抽样调查,近年来,经过全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党辉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近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多数情况下需终生服药且尽管采用充分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血压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新近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主要有呼吸调控仪、颈动脉窦刺激器、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兆苏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针对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需要,由我国从事心血管病防治和临床研究的22名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根据国内外过去发表的有关资料,重点采用国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利尿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已经超过50年。由于其良好的疗效和性价比,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效力,并且可降低高血压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至今仍是高血压治疗中获得广泛推荐的一线用药。根据国内三甲医院门诊的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医生中仅有12%在使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学思 第3届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1年
【摘要】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过程,美国2001年和我国2007年的指南均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了新的“阶段分级”,将从只有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到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全过程分为A, B, C, D共4个阶段,从而提供了从“防”到“治”的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