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35
- 20
- 11
- 9
- 2
- 24
- 12
- 9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杨戈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Aβ是老年性痴呆(AD)患者老年斑的重要组分。抑制Aβ诱导的神经毒作用,已成为针对Aβ相关的神经病理变化而致AD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此,某院拟以Donepezil(E2020)为对照,进一步研究Aβ大鼠脑组织GFAP和IL-1, IL-6及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炳忠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都是药物开发所必须的。本文介绍近年来西方医学科学家对植物药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所探用的一些方法,其中较新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尚未普通用于中药抗癌作用的研究,因而对抗癌中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凯文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术肺癌、肝癌、肾癌、胰腺肿瘤、脑肿瘤、等实体肿瘤局部消融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必须与其它综合治疗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某院对收治的65例肺癌患者采用中药联合氩氦刀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指出氩氦刀靶向冷冻技术具有副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浩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血府逐瘀浓缩丸可明显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心绞痛的复发和再狭窄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某院选择川穹、赤芍的有效部位制成XS0601,以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动脉损伤后该药对内膜增生、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表型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玉霞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减少降糖药及胰岛素的使用,而且要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正常体重、维持正常的工作能力,最终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本次干预研究,及早发现了社区内的高危病人,及早实施了干预措施。社区内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玲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中药静脉注射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在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分别对具有益气、活血、行气活血及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静脉注射制剂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昊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动物模型对研究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价药物疗效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多在大鼠上进行,由于成本高、操作难度大,为研究带来困难。本实验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了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任燕双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MRI对脑梗死不仅可做到早期诊断,也可观察其演变从而监测其治疗效果。对短T1信号的正确认识关系到临床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但对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性认识。因此本研究利用脑缺血动物模型揭示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通过动物模型的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魏军平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的基本病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ECM)增多,基质代谢异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本项研究应免疫组化及RT-PCR测定肾皮质TIMP-1蛋白水平及TIMP-1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糖微康防治DN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 糖微康 ; 肾皮质TIMP-1蛋白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阶 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 2005年
【摘要】 本研究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血塞通软胶囊(三七总皂苷,PNS)与肠溶阿斯匹林对120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指出PNS治疗高粘血症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实现的。本试验为今后加强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