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1
- 5
- 3
- 1
- 1
- 8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胡军 吴江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4年31卷5期 661-66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用眨眼频率代替眼刺激感觉强度,作为反映气态甲醛对人体眼部刺激作用的生物标志.方法:采用控制暴露人体实验.通过对10名受试者采取眼局部对气态甲醛的暴露(约0、1.0、2.0和3.0 mg/m3,5 min),测量了受试者的眨眼频率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燕 曹毅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35卷12期 11-13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甲醛对Hela细胞GSNO还原酶(GSNOR)活力的影响及其与氧化胁迫的关系.方法 Hela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液态甲醛和100 μmol/ml的H2O2,染毒1 h,然后检测细胞裂解液中GSNOR酶活力.结果 甲醛可依剂量-效应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昆 何胡军 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17卷4期 56-5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组蛋白甲基化的生物学意义真核细胞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核心由组蛋白H2A、H2B、H3、H4各2个分子形成的八聚体,和在八聚体上缠绕1.75圈的146bpDNA所组成[1].每个核心组蛋白都有两个结构域[2]:组蛋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朱燕 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4年15卷6期 28-29,36页ISTIC
【摘要】 <篇首> DNA的甲基化是哺乳动物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修饰,也是外遗传(Epigenetics)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涉及到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基因表达调控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尤其是甲基化在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琰 何胡军 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4年15卷5期 12-1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甲醛吸入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的氧化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用1mg/m3和3 mg/m3的甲醛气体对小鼠进行染毒处理,测定吸入甲醛后5种器官(脑、心、肝、肺、肾)的谷胱苷肽(GSH)含量.结果吸入1 mg/m3甲醛的小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钱 杨旭 等 《环境科学学报》 2007年27卷2期 276-281页
【摘要】 为了探讨甲醛导致生物机体内的DNA损伤效应及其剂量-效应关系,通过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对小鼠肾细胞进行染毒,并分别运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荧光检测法实验和KCl-SDS沉淀法实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μmol·L-1)时,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光银 赵玮 等 《环境科学学报》 2006年26卷2期 331-336页
【摘要】 为了探讨甲醛致生物机体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能力,以昆明纯系小鼠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来检测甲醛染毒后小鼠肝细胞和HepG2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含量及其修复效果.体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胡军 鲁志松 等 《环境科学学报》 2006年26卷3期 501-504页
【摘要】 为了探讨气态甲醛致生物体内DNA-DNA交联效应,进一步评价甲醛的遗传毒性作用,以昆明纯系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72 h动态吸入式连续染毒,采用荧光检测法检测甲醛染毒后小鼠肝细胞DNA-DNA交联形成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0.5 mg·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