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5
- 4
- 2
- 1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东阳 黄乔东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年16卷9期 947-9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引导下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X线引导下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晶 韩高强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5年3期 185-1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研究奠定基础。以pB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耀亮 陈金生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年26卷4期 435-43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与单用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及治疗中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为无痛肠镜检查提供选择较好的药物配伍方法.方法:120例ASAI~Ⅱ级拟行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丙泊酚+咪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少芒 姚燕丹 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年21卷6期 441-442,4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用射频热凝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因动脉缺血导致下肢疼痛和慢性溃疡者用热凝法损毁其腰交感神经节,观察患肢血氧饱和度(SPO2)、趾脉搏波幅和足背皮肤温度,疼痛VAS评分变化以及肢体溃疡病灶的愈合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志超 高崇荣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年24卷3期 172-1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参数界值,为临床镇静深度监测提供一项新的客观指标.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联合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振和 郑志远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年23卷5期 340-3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颅脑手术浅低温麻醉苏醒期静注曲马多防治肌颤反应的效果.方法90例拟行颅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麻醉中应用降温毯将体温降至34.4℃.A组在缝合皮肤时静注曲马多200mg,苏醒期出现肌颤时追加50 mg/次;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振和 陈晔明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年23卷12期 935-9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广州地区2002年在全身麻醉的病人中发生了4例恶性高热(MH),均抢救无效死亡.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焕森 高崇荣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年22卷5期 317-3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米力农(milrinone)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血管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为观察对移植心脏早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振和 高崇荣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年22卷12期 752-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32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反射性疼痛病人,腰交感神经节试验性阻滞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8例),X线透视引导穿刺针到位,注造影剂及用刺激电流确认,热凝85℃、90s;Ⅱ组(14例),根据术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金生 卢振和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年21卷3期 182-1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开颅手术和脑外伤后用浅低温行脑保护,已日益为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浅低温脑保护的研究中,对此做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