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5
- 1
- 11
- 2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史宇坤 刘家润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年26卷1期 1-30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竹蜓>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浩 金小赤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1期 62-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新采集的材料与前人研究,综合分析拉萨地块申扎永珠乡下拉组中(竹蜓)类动物群的构成与时代,并将其与同期华南(竹蜓)类动物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申扎下拉组的(竹蜓)类动物群共16属(含1亚属,2存疑属),70种(含比较种与未定种),时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宇坤 杨湘宁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4期 535-5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二叠世的Eopolydiexodina-Rugososchwagerina(筵)类动物群是一个具有重要地层及古地理意义的动物群,也是滇西保山地块沙子坡组的一个指示性动物群.文中敌详细研究了耿马小新寨沙子坡组"Rugososchwageri...
【关键词】 Xiaoxinzhaiella gen.nov.;Rugososchwagerina;Eopolydiexodi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湘宁 史宇坤 等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4期 517-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复合标准剖面的数据,对华南早-中二叠世(蜓)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早、中二叠世动物群属种首现及末现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蜓)类动物群属级分异度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一次明显下降,在早、中二叠世出现两个相对独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思存 张书涵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1年38卷3期 292-300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R型多变量线性研究之中回归方法是定量古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常用于样本分类、寻求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和变化趋势等.R型回归方法关注研究对象的特征(在原始数据中以变量形式存在),直接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展示特征之间的关联或者样本间的整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龙 黄明立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9年36卷2期 103-11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底栖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含量在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Mg/Ca、Sr/Ca、B/Ca、Cd/Ca等是反演古海洋环境要素的有效指标.但是,有孔虫属种间、个体间甚至个体内部的壳体微量元素受到“生命效应”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不同的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宇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7年34卷2期 179-19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形态测量学用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描述、研究对象形态特征.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形态测量学的分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标识研究对象的形态,并运用多变量运算进行量化分析和判别.形态测量学方法在生物学与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物的个体发育、系统演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宫巨嵩 史宇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7年34卷3期 291-30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有孔虫壳体中的微量元素组成是探明现代海洋环境以及恢复古海洋环境的重要依据.有孔虫壳体中的元素测试方式包括全分析和单个体分析.本实验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机(LA-ICP-MS)对现代大型底栖有孔虫 Amphistegina 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隽轩 黄冰 等 《古生物学报》 2016年55卷2期 220-2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定量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逐步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各种数学理论及方法很快应用于化石的形态、分类、分布和演化过程等领域的研究,并演变出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笔者等初步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世永 史宇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年29卷1期 13-1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假希瓦格(筵)为生活在早二叠世浅海环境中的(筵)类生物,一般认为该时期(筵)类生物的生活方式为底栖.由于假希瓦格(筵)的形态与生活在同时期的其它(筵)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相同?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华南地区的假希瓦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