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8
- 3
- 13
- 5
- 2
- 1
- 1
- 2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慧玲 郑丽君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35卷4期 463-4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Merkel细胞瘤(简称MCC)是罕见的预后较差的皮肤恶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该肿瘤是来源于皮肤基底层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Merkel细胞.自1972年首例报道起,文献共报道了600左右[1].我科近年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秀娣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年29卷3期 1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应用微波手术治疗仪(MTC-4型,南京产),用凝固法治疗25种皮肤病共计2268例,其中寻常疣420例,色素痣394例,扁平疣239例,尖锐湿疣238例,传染性软疣167例,海绵状血管瘤138例,跖疣127例,皮脂腺痣95例,皮赘5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慧玲 叶秀娣 等 《实用肿瘤杂志》 2006年21卷4期 369-370,封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有效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即时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标准切除术对46例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应用纵向面包切片法作病理取材;应用局部皮瓣进行即时修复;随访观察其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肿瘤不完全切除率为8.7%....
【关键词】 上皮组织肿瘤/外科学;基底细胞癌/外科学;皮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秀娣 吴慧玲 《中国美容医学》 2003年12卷5期 53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睑缘良性肿瘤常见的有黑痣、血管瘤、乳头状瘤,位置不定.有时侵及泪小点,使泪小点功能丧失.由于长于睑缘,不仅影响外观,还影响患者视觉,产生异物感,遮挡视线,引起倒睫,甚至眼睑闭合不全.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可分为两类,一类病变超过灰线侵及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剑峰 叶秀娣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5卷3期 177-177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手指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手术方法、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7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在指根麻醉下行手术切除,同时切除受累的腱鞘及滑膜组织.结果 13例 1次治愈, 4例复发,复发率为 23.5%,无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证.结论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彩云 叶秀娣 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10卷5期 538-539,封3页
【摘要】 面中部的形态对面部的整体面容影响较大,中年人群的衰老以面中部的老化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鱼尾纹、颧脂肪垫下垂、颧颊沟加深、鼻唇沟加深以及皮肤松垂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面中部除皱术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选文 方家杰 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29卷6期 396-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阴茎再造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收治体外热疗致阴茎严重烧伤2例、假两性畸形1例、动物咬伤致阴茎大部缺损1例.患者平均年龄31岁.术前残余阴茎常态下长度0.5~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蕉 叶秀娣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4期 291-293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进行一期乳房再造,并探讨降低术后腹壁疝、腹壁膨出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2至2004年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6例患者(一、二期9例,三期7例),于根治术同期采用保留部...
【关键词】 外科皮瓣;乳房成形术;Surgical fla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秀娣 虞渝生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1期 78-7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Watanabe等[1]在1982年首次提出"经腋胸大肌下隆乳术",但由于胸大肌下囊腔的剥离是在盲视下进行,故无法精确完满地解剖出囊腔,尤其是内下象限,易导致假体位置过高或外形不佳.内镜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方法[2].19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秀娣 乐淑君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21卷5期 342-344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额部除皱术有效的固定方法及眉的彻底游离对内窥镜骨膜下额部除皱的影响.方法行骨膜下剥离,尤其是眶周和额-颞移行区充分分离;上提眉周组织并无张力固位;头皮经颅骨外板隧道固定.结果本组19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例曾并发右面神经额支麻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