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5
- 27
- 21
- 20
- 97
- 72
- 51
- 28
- 26
- 15
- 13
- 12
- 1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金玲 廖广凤 等 《广西植物》 2025年45卷2期 296-30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壮药水龙(Ludwigiaadscendens)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LH-20、C18中低压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水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以及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中文期刊】 张婷玥 辛伟明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5期 112-12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为解决厕所异味、难闻等问题,从各除臭菌种中筛选出 4 种除臭微生物,针对单个菌株及复合菌剂对人体排泄物中主要气味物质 H2S 和 NH3 的降解作用展开研究,使用亚甲基蓝比色法和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排泄物中 H2S 和NH3 含量,旨在构建高...
【中文期刊】 曾雨娴 廖广凤 等 《广西植物》 2024年44卷6期 1195-120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中低压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草龙的 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
【中文期刊】 杨航 李金玲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6期 833-84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石墨相氮化碳(g-C3N4)二维纳米片负载洋川芎内酯I(SEI)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三聚氰胺通过热相反应生成层状g-C3N4,热剥酸剥后得到薄层g-C3N4纳米片并进行表征;将SEI负载到g-C3N4纳米片上,...
【中文期刊】 李金玲 庞艳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39卷24期 2621-2626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检索并总结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预防及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基于PIPOST构建循证问题,根据"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
【中文期刊】 李金玲 贾若 等 《海南医学》 2024年35卷4期 537-54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技术(CNV-seq)在流产物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未明的CNVs变异在流产物病因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沈阳市妇幼保健院因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自愿行流产物...
【中文期刊】 李金玲 李玲玉 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3期 266-269页
【摘要】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一种暴露于早期生命的应激情况,长期、反复的应激会导致神经、行为上的变化,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母婴分离不仅仅会造成大鼠成年后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一系列...
【中文期刊】 王静 张婷婷 等 《吉林医学》 2024年45卷5期 1088-1090页 CA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是否存在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提高DN早期临床诊断效率打下基础.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 2 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共 110 例,按照有无肾...
【中文期刊】 孙荣 李金玲 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4年8卷3期 19-21页
【摘要】 目的 分析补脾消积口服液在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对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 月泾阳县医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共175 例...
【中文期刊】 李金玲 罗小玲 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46卷3期 435-43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医科背景下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学校通过开设新医科本科新专业等方面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增新医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新型教学工具等途径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