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5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闵莉 章小燕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410-34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小鼠胆固醇代谢中密切相关基因尼曼-匹克C1样蛋白(NPC1L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G5、ABCG8的表达变化,探讨龙胆泻肝汤对胆囊胆固醇结石(CS)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C57BU6J小鼠随机分...
【关键词】 胆囊;胆固醇结石;尼曼-匹克C1样蛋白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素英 蔡晓诗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5869-58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基于盐诱导激酶2(SIK2)-CREB调节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散改善围绝经期肝郁证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去势+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法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24只雌性C57BL/6小鼠按体质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惠芳 龚琳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5期 2548-25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肝郁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肝郁组、中年对照组及中年肝郁组.其中,青年肝郁组和中年肝郁组大鼠接受为期8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文娜 阮璐薇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6期 3147-31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调节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去势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模型,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围绝组(去势...
【关键词】 围绝经期;肝郁证;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闵莉 林雪娟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2年33卷11期 2757-2758页PKUCSCDCA
【摘要】 针对《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的课程特点和中诊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丰富互动方式、设计互动内容、评价互动效果等环节进一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互动,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璐薇 张鹏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1期 394-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采用去势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CUMS)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动物模型.方法:SPF级雌性3月龄SD大鼠30只,按照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以及模型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摘除卵巢旁脂肪组织,去势组及模型...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璐薇 张鹏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2期 820-8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菌群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状态,特定的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骨免疫失衡,形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加重骨代谢的紊乱,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绝经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文娜 沈建英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10期 4794-47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肾藏精主骨生髓,髓居骨内以养骨,肾虚髓亏,骨髓生化乏源,则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失衡,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骨痿的病理基础.骨免疫失衡,引起血清中miRNA差异表达,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提示miRNA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柳 卓泽伟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1期 41-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整理近年相关研究文献,梳理近年来肝郁证模型及其方法研究进展,发现:①造模方式的选择更加符合肝郁证的本质和发病机制;②复合型肝郁证模型的建立是一大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由于肝郁证范围太广而出现真正应用时模型判断不够精准和应用较为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文娜 林雪娟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4期 1311-13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女性生理特点是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病理特点是女子多郁.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肝郁为病机、以肾虚为基础,肝郁与雌激素紊乱介导的海马、下丘脑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相关,为中医证病理特点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依据.因此,基于肝脑相关的中医理论,借助活体成像与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