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1
- 1
- 16
- 1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丁辉 温铁柱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5年32卷10期 1002-1004页 ISTICPKUCA
【摘要】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其治疗重点在于防治并发症,缓解症状.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阶段,其病变的演变规律与<伤寒论>三阴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三阴证相...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3期 363-364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火神派郑钦安的学术思想以<易经>、<内经>、<伤寒论>为宗,著有<伤寒恒论>一书,被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称为与恽铁樵、曹颖甫等齐名的近代著名伤寒大家,同时他又丰富、深化了对三阴证的认识,扩展了附子、四逆汤等温热药的运用范围,并积累了...
【中文期刊】 黄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10期 106-109页 ISTICCSCDCA
【摘要】 自清代医家舒驰远以下,厥阴病之病机属寒热错杂已是主流学派的观点,如刘渡舟认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1]。寒热错...
【中文期刊】 黄煦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4期 620-623页 ISTIC
【摘要】 对于睡眠障碍,中医大多以《黄帝内经》阴阳、营卫、神主分析,从痰火、气郁、痰浊、瘀血等角度论治,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根治.《伤寒论》提出不寐的病因很多,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不外心胆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
【中文期刊】 黄文渊 《兽医导刊》 2007年9期 54-55页
【摘要】 <篇首> 家畜外感一症,是由于六淫之气侵犯畜体,正气与病邪在体内进行剧烈斗争,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失调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以六经论证的过程中,临床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证最为多见,而三阴证较少,其中少阴、厥阴证,例数更少.
【中文期刊】 姬卫国 曹生海 《河南中医》 2005年25卷2期 22-23页 ISTIC
【摘要】 <篇首> 吴佩衡,名钟全(1888~1971),原云南中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吴氏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六十载,著述颇丰,其主要著作有<麻疹发微>、<伤寒与瘟疫之分辨>、<中药十大主帅>、<吴佩衡医案>等.吴氏生前系春城"四大名医"之一,医术精...
【中文期刊】 傅文录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4期 426-428页 ISTIC
【摘要】 王好古在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和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注重脏腑虚损和伤寒三阴虚证研究,其确立阴证学说的范畴为《伤寒论》的太阴、少阴、厥阴三经的证候,即“伤寒内感三阴经”.其将面赤、手足振摇、腰腿沉重作为阴证的早期证候,将身如被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