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19
- 58
- 20
- 1
- 494
- 56
- 30
- 18
- 15
- 555
- 57
- 52
- 32
- 2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卉 刘力嘉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1卷4期 549-5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甘补淡渗法"治疗膜性肾病的临证思路,认为脾肾亏虚、湿热瘀阻是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其病机演变复杂,导致变证丛生,健脾补肾、清利逐瘀是治疗关键.邹教授宗孟河医派"和法缓治"理念,以"甘补淡渗法"作为膜性肾病诸治疗法则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林娜 汤玲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27卷3期 887-8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围)绝经期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久患会对人体身心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现代医学认为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受体表达失衡与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肾不交导致的机体阴阳失衡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凯 陈明超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5期 511-514页ISTIC
【摘要】 目的 阐释"和法"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和法"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古今各家经典书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为基础,结合近现代医家临床经验、研究成果,总结阐述"和法"理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和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琳 周静威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3期 746-751页ISTICCA
【摘要】 慢性肾脏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复杂难治性疾病之一,最终可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吕志平教授认为,"不和"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病机,其以肾之阴阳不和为本;肾与他脏、肾与外邪及病理产物之不和,导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寅丽 支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10期 1804-1806页ISTICCSCDCA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目前的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支楠教授是孔嗣伯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将孔门"两纲六要"学说应用于恶性肿瘤辨证,认为该病多以湿邪内阻、三焦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脾肾不足贯穿发病始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子凡 吴倩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1期 38-41,47页ISTIC
【摘要】 口渴为消渴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多由阴阳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故运用和法辨治消渴口渴,疗效颇佳.依据消渴口渴阴阳平衡失调的病机,治疗首当调和阴阳,寒温并用,处方可选柴胡桂枝干姜汤.依据不同病位,治疗当调和相应脏腑.调和中焦脾胃,可选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忻红 卢益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20卷3期 611-614页ISTIC
【摘要】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顽固不愈.临床中医运用"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协调阴阳、表里、脏腑失和,恢复人体综合平衡,可有效控制病情.文中以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桂枝汤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础方,结合和解少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产明 朱月琴 等 《江苏中医药》 2025年57卷4期 17-20页ISTICCA
【摘要】 孟河医派宗师费伯雄先生的"和法缓治"理论,构成了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不仅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所体现,而且在遣方用药和临方炮制方面也具有深远影响.以费伯雄治疗"中风"用药为例:风入经脉,当调和气血,白芍、独活等酒炒以增通络之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泽宇 张耀夫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5期 1032-1035页ISTICCA
【摘要】 和法源于《内经》,为中医"八法"之一.其通过寒温、补泻、表里同治等方式调平人身之气血阴阳,常用于治疗表里、寒热、虚实等病机复杂疾病.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而又常兼见气血阴阳俱损与气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多种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海燕 施一春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60卷9期 764-765页ISTIC
【摘要】 徐珊基于临床经验,认为可运用和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通过调和脏腑、寒热并调、攻补兼施,遣用相关方剂,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临床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