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
- 3
- 7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会择 朱毅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30卷23期 5-7页
【摘要】 《素问·痹论》提出痹证病久,气血亏耗,荣卫行涩,肌肤失于濡煦,而出现麻木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历代医家注解,提出麻木病机为气血虚衰,神气虚羸;或邪痹经络,神气游行受阻,导致神不至肤.治疗应坚持整体观,表里兼顾,通补兼施,引神至肌肤,麻木可逐渐...
【中文期刊】 许振国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21卷6期 80-81页 ISTICCA
【摘要】 <素问·痹论>中有"逢寒则虫"一句,意即"逢寒则疒虫",也就是说逢寒则筋挛之意.
【会议论文】 冯兴华教授行医五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6年
【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认为痹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的多个组织、多个脏腑;认为痹病的病因与感染、情志改变、饮食劳倦、生活环境和体质诸多因素有关;“痹论”对痹病临床表现的描述是古代医学家长期地细致地观察地真实记录,具有客观性:痹论提示风...
【会议论文】辛小红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 2015年
【摘要】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的一首治疗痹证的千古名方,而《素问·痹论》作为论痹之专篇,为后世痹证论治奠定了基础.由《伤寒论》序可知,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乃撰用《素问》、《九卷》等书,并平脉辨证;今观仲景对痹证之治疗,也无不体...
【会议论文】辛小红 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的一首治疗痹证的千古名方,而《素问·痹论》作为论痹之专篇,为后世痹证论治奠定了基础.由《伤寒论》序可知,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乃撰用《素问》、《九卷》等书,并平脉辨证;今观仲景对痹证之治疗,也无不体...
【会议论文】张崇泉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本文主要从<素问·灵兰秘典论>、<灵枢·邪客篇>与<灵枢·脉度篇>三本中医古代医籍论述了胸痹心痛病名溯源、中医病机以及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 胸痹; 《素问·灵兰秘典论》; 《灵枢·邪客篇》;
【中文期刊】 杨昉 《四川中医》 2010年28卷12期 43-44页 ISTIC
【摘要】 本文讨论了(灵枢·周痹:>"九者,经巽之理"及<素问·六节藏象论>"形藏四,神藏五"两条经文.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素问·痹论>与<灵枢·用痹>本当为一篇.<用痹>中提出的痹病治疗法则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对"四海"、"四气街"、"五十九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