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3
- 2
- 22
- 1
- 1
- 20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玉培 张林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18卷12期 92-98页 ISTIC
【摘要】 目的:提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五脏相关方剂和二旦六神方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知识问答、辅助诊疗等提供基础.方法: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知识图谱,通过人工整理原文内容,抽取出五脏补泻方、泻方、救诸劳损病方和二旦六...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知识图谱; Neo4j;
【中文期刊】 袁辉 于子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13卷28期 42-43页
【摘要】 气味是中药的本质特征.以味成方即依据中药气味进行组方.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以味成方的基本认识,系统整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病证的用药纲领.依据阴阳互根互用思想,分析其组方体系中补泻互求理论.同时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梳理其组方体系...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以味成方;
【中文期刊】 李崇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0卷6期 1158-1160页 ISTIC
【摘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有治疗天行的方剂13首,以大小阳旦、阴旦、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命名,这些方剂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阴旦汤和阳旦汤与人体阴阳之气的开阖有关,其中大阳旦汤、小阳旦汤和正阳旦汤,对应着《内经》中的“平旦”‘日中”“...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阴旦汤; 阳旦汤;
【中文期刊】 梁永林 刘稼 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29卷3期 20-24页
【摘要】 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输穴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五脏五输穴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组方思想; 五行互藏;
【中文期刊】 李具双 《中医药文化》 2007年2卷5期 33-35页
【摘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
【关键词】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汤液经法》图; 五脏补泻;
【中文期刊】 马骏 杨晓轶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1922-192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应用十分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被划分为五行的药物只有二十五味,在运用其组方时容易因药物出现频率高,容易记错药物与药量等情况,医者不愿使用或运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文章依据《辅行诀...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组方规律; 转化应用;
【中文期刊】 陈晔欣 张博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540-354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中多个方剂主治病证中涉及到疼痛症状,治痛思路与后世有一定差异.文章依据五脏体用补泻理论、五行五味互含理论,梳理分析五脏补泻方中主治病证涉及疼痛的10方的辨证思路和组方特点,发现"定位-定性-定方"是五脏补泻方...
【中文期刊】 袁惠民 朱美霖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年29卷7期 230-23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
【关键词】 乌梅丸;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伤寒论》;
【中文期刊】 张李香 梁永林 等 《河南中医》 2023年43卷4期 509-513页 ISTIC
【摘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大泻五脏方"为大泻肝汤、大泻心(包)汤、大泻脾汤、大泻肺汤、大泻肾汤,五方用药仅一味之差,共同药物为:枳实(酸)、黄芩(苦)、甘草(甘)、生姜(辛)、大黄(咸),在此基础上,大泻肺汤加了葶苈子,因葶苈子味咸,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