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8
- 6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魏向东 肖白君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9期 2222-2225页PKUCSCDCA
【摘要】 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黄疸实有崇论宏议,其开辨证之先河,述理法之完备,为后世所共知.而自西学东渐以来,国人业医,求真之要趋于西说,遂将传统黄疸病证理论嫁接于西医肝胆解剖之认识,其说虽有发挥,但与此前医家观点多不相符,有待再议.并且近来不少学...
【关键词】 黄疸病;张仲景;《金匮要略》瘀热以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银伟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2期 136页ISTIC
【摘要】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语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脾在五行属土,其色黄.脾病或因湿阻,或因虚弱,发病后常呈现带黄色的异常变化.发黄是郁热发泄之机,其病机主要关系到(脾)湿、(郁)热两个方面,故称“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关键词】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黄疸;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李爽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57卷5期 1-3,7页ISTICCSCDCA
【摘要】 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简称"血痹虚劳篇"),从"血痹日久,虚劳成积"的角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病机演变及"扶正化瘀"的论治思路.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目前绝大部分基于"积聚""臌胀"的病机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角度,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隆新霞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3卷2期 109-110页ISTIC
【摘要】 胃肠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理上“腑病多实”,积滞性胃肠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金匮要略》中,积滞性胃肠病的辨证规律和论治特点可概括为:饮食积滞,越之竭之;邪热内结,治分表里;气机郁滞,行气通便;寒实积滞,散寒通便;痰饮停聚,前后...
【关键词】 积滞性胃肠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规律;论治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瑞洲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31卷6期 139页
【摘要】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条云:“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本条论述湿热黄疸的病机几成定论,然而如何理解文中“风、痹、瘀热”的含义?于黄疸发病中,它们的关系及各居的地位是什么?对此教材释义简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梅香 《光明中医》 2012年27卷3期 429-431页
【摘要】 黄疸的辨证,临床多以阳黄、阴黄、急黄来论治,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或者是温化寒湿为主,然临床黄疸病多有瘀阻的病机,本文从《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说开去,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现代医学的研究,阐述从瘀论治黄疸的理论,希望能给临床工作者一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聪 王振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36卷9期 813-815页ISTIC
【摘要】 排脓散出自《金匮要略》,书中只载其方而未见其证,后世医家以方测证,认为本方有清热排脓、行气散瘀、养血和血之功,用治气郁血滞、瘀腐成脓者.通过对排脓散古今方解、古今方证释义、临床应用变迁和现代实验研究的梳理总结,发现今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倩 闫颖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6期 573-574页ISTIC
【摘要】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张仲景紧紧抓住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特点,通过清、汗、吐、下、和、温、消、补的方法.采用栀子大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瓜蒂散、大黄硝石汤、小半夏汤、茵陈术附汤、硝石矾石散、虚劳小建中汤治疗黄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瓮恒 曲中平 等 《新中医》 2008年40卷12期 104-10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后世对之解释多引用<金匮要略心典>所谓"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故日瘀热以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