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5
- 1
- 1
- 1
- 1
- 1
- 6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云波 《中国病案》 2010年11卷4期 52页ISTIC
【摘要】 传统的干粉灭火器用于病案库房灭火,对于纸张损毁严重,灭火效力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使用惰性气体自动喷射灭火-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具有保护纸张、灭火效力强、24小时实时监控的特点.病案库房消防设施的更新是病案专业又一次重大进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晨 杜英杰 等 《浙江预防医学》 2002年14卷2期 7-8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气态化合物七氟丙烷(C3HF7)的小鼠急性经呼吸道毒性.方法将40只NIH品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霍恩氏(Horn)法4个染毒剂量分组,每组5只,组距2.15倍设计剂量系列,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实验,用气相色谱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利亚 王忱 等 《科技信息》 2008年31期 110,122页
【摘要】 七氟丙烷(FM200)是一种洁净的气体灭火剂,对大气的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其灭火系统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卤代烷1301气体的替代灭火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帅 王佳佳 等 《中医药信息》 2022年39卷4期 36-4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设为Blank组,其余大鼠建立七氟烷麻醉认知障碍模型,随机分为Sevoflurane组、PNS组、PNS联合ML385[...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绍文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2年29卷2期 80-82页
【摘要】 简要介绍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选择原则以及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NERGEN"(烟烙尽)等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情况,对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的选择作了充分的比较和论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美婉 张媚媚 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年35卷3期 209-212页ISTICCA
【摘要】 气雾剂作为众多药物剂型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剂量小等特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已广泛为人们所接受.传统的气雾制品采用含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CFC)作为抛射剂.但由于CFC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丽 金满喜 等 《山西建筑》 2008年34卷22期 176-177页
【摘要】 分析了哈龙灭火剂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哈龙替代物应具有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易安龙灭火剂、氟碘烃灭火剂、EBM气溶胶灭火剂等多种新型灭火剂的性能及灭火原理,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说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琦 夏立元 等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30卷4期 136-137页
【摘要】 对FM200气体灭火系统和基本性能和该系统在工程实际应用及相关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做分析,提出在组合分配应用时应该注意设计浓度和安全浓度的差距,得出该系统应慎重应用在组合分配系统中,并对对待新型洁净气体灭火剂的态度做了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美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2卷31期 13-15页
【摘要】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指的是小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声哭喊并无法进行安抚、四肢乱动、语无伦次等。从乙醚、氯胺酮以及环丙烷麻醉当中复苏的患者,特别是采取扁桃体摘除术、包皮环切术以及甲状腺切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元媛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28卷14期 2181-2182页
【摘要】 临床实践中,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ED).早在20世纪60年代,Eckenhoff等[1]就最先报道从乙醚、环丙烷和氯胺酮麻醉中复苏的患者,尤其是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甲状腺切除术以及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出现过度兴奋表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