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2
- 1
- 13
- 1
- 8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洁 曾岗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7期 179-180,197页
【摘要】 目的:建立三妙丸中β-蜕皮甾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结果:β-蜕皮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桂东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0年01卷12期 148-149页
【摘要】 三妙丸源于<医宗正传>,药物有黄柏、苍术、川牛膝组成,具有清利下焦湿热功效,主治两脚麻木,痿证,丹毒等.笔者在肛肠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证,酌情加味,改作汤剂,治疗湿热下注所致肛周脓肿,肛窦炎,混合痔水肿等,取得较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爱华 李艳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42卷4期 359-365页ISTIC
【摘要】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的血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三妙丸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采用臀部多点注射完全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方培 任青玲 《中医学报》 2016年31卷6期 876-8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三妙丸加减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三妙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柏10 g,麸炒苍术10 g,牛膝10 g,薏苡仁30 g,麸炒白术10 g,土茯苓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一霖 李兰青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8期 38-39页
【摘要】 介绍李兰青教授治疗臁疮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虚和瘀是臁疮发病的主要病机,气虚、血瘀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其将本病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和气虚血瘀证两大类,同时注重创面辨证,在补气活血治法的基础上注意健脾药物的使用,常用方剂为三妙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贤忠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11期 35-36页
【摘要】 介绍肖泽梁老中医治疗丹毒的经验.肖老依据丹毒发病部位及其特点,将丹毒辨证分为风热侵肤型、热毒炽盛型、湿热蕴肤型及脾虚毒瘀型,分别予以双解通圣散加减、仙方活命饮加减、五神汤合三妙丸加减及除湿胃苓汤加减内服治疗,同时应用三黄洗剂湿敷燥湿收敛、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素英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1期 106-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等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9%,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素英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11期 2149-215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等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愈显率为66.7%,观察组愈显率为8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金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5期 20-21页
【摘要】 介绍了曹式丽教授治疗肾性贫血的经验.对脾肾亏虚者,治以健脾益肾,临床常用经验方生血丸、八珍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对瘀血内阻、肾络不通者,治以活血祛瘀通络,一类是祛邪通络药物,如辛温通络、辛润通络、虫蚁搜络,另一类是扶正固本、养脏通络,如辛甘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