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8
- 23
- 13
- 170
- 32
- 19
- 8
- 7
- 61
- 29
- 25
- 24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许家松 《世界中医药》 2011年06卷5期 432-434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以下简称"三承气汤")是为攻下里热实邪而立.主要用于阳明病阶段.阳明病属于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病邪已由表入里,邪气盛实,正气未虚,正气全力以抗邪,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三承气汤"即...
【关键词】 三承气汤;
【中文期刊】 孙兆姝 曹爱民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5年32卷5期 470-47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三承气汤中大黄酸、大黄酚和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RP-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80:3.6:16.4),于428 nm处分别测定三承气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总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采用比色法,以醋酸镁...
【中文期刊】 孙兆姝 曹爱民 等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5期 866-868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配伍对三承气汤中君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蒽醌类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P-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大黄单味水煎液及三承气汤的不同煎煮方法、不同配伍的水煎液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结合型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及游离总蒽醌和结合型总蒽...
【中文期刊】 黄美娜 边文彦 等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12期 1958-1960页 ISTICCA
【摘要】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
【中文期刊】 吕翠霞 《河南中医》 2006年26卷6期 1-2页 ISTIC
【摘要】 以<伤寒论>阳明三承气汤证辨证为例,对仲景辨证之典型症状辨证法、预测法、试探法、反证法、筛选法等常用方法进行了辨析和归纳,以期达到举一反三,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目的.
【中文期刊】 刘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29卷8期 1167-1169页
【摘要】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巨著,在今天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承气汤作为经方的“冰山一角”在阳明病篇被重点论述,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此,与大家重温《伤寒论》中三承气汤的相关条文,并对其做出整理和探讨,不恰当之...
【中文期刊】 唐铁军 别平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04年23卷2期 104-10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采用平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降(P<0.01或P<0...
【中文期刊】 张学海 杨书兰 等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9期 20-20页 ISTIC
【摘要】 <篇首>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创衷中参西之说,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也颇多独到之处,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
【中文期刊】 吴至久 代渊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25卷10期 6-7页
【摘要】 张仲景称便秘为“大便难”、“大便坚”、“脾约”、“不更衣”、“阴结”、“阳结”等,多与外感、津亏肠燥、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有关.临证治疗也有侧重.仲景治疗便秘,泻有轻重缓急,三承气汤主之;素体赢弱有别,抵当汤、麻仁丸及大黄附子汤区别应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