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0
- 23
- 25
- 13
- 12
- 11
- 4
- 25
- 7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洪明 吴琳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7年36卷11期 663-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利用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作为模型,研究粒径对纳米粒子靶向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粒径Fe3O4的光热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50 nm (Fe3O4-50)和210 nm(Fe3O4-210)两种粒径的Fe3O4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婉婷 何静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7年33卷2期 128-1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花生四烯酸经过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表氧化酶途径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 eicosatrienoic acid,EETs),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的可溶性...
【关键词】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治疗靶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光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年34卷6期 1468-147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IL-6介导三苯氧胺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靖 陈鹏 等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32卷1期 117-119页ISTIC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和干细胞移植.虽然新药的研发及新技术的使用使其疗效和生存都得到明显改善,但仍不可治愈.三氧化二砷(As2O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As2O3联合化疗治疗MM,尤其是难治、复发性MM效果良好.本文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念家云 孙旭 等 《北京中医药》 2016年35卷5期 498-501页ISTIC
【摘要】 三苯氧胺作为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药物,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1],但因需长期服用可导致包括脂肪肝在内的诸多不良反应.Nishino等[2]报道,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后两年内脂肪肝的发生率为43.2%.Ko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艳辉 郭荣辉 等 《健康之路》 2015年2期 35-3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三氧橄榄油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湿疹病例150例,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局部应用三氧橄榄油,每日2-3次薄涂于患儿创面;对照组应用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疗程为2周.通过观察患儿瘙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雪梅 《健康之路》 2014年10期 39-39页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在晚期肝癌治疗中三氧化二砷联合华蟾素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三氧化二砷联合华蟾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朝晖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4年12期 104-105页
【摘要】 目的:免疫三氧血液回输治疗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07位患者(940人次)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免疫三氧自体血液回输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1.57%结论引用免疫三氧自体血液回输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慧玥 导师:胡勇 南京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一功能载体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多功能纳米药物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多种模式的治疗或者诊断功能融合在单一体系当中,可以实现多模态的优势互补。基于此,近年来一系列多功能纳米药物的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