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4
- 13
- 1
- 5
- 5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滔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2年12卷6期 333-3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三氮唑丙醇类含氮化合物,以寻找较好的抗真菌药物.方法以间二氟苯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 共合成11个化合物,经IR和1H-NMR确证其结构.结论所合成的11个化合物中,10个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玲 导师:张万年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1997年
【摘要】 为了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特点的研究结果,我们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合成的探讨.该实验运用CADD技术首先确定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药效基团和药效构象,运用CoMFA方法对分属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杰 导师:王兰 河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已经成了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从海绵Pachastrissa sp.中首次分离获得Jaspine B,是一种神经鞘氨醇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癌活性,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三氮唑通过点击化学方法重新合成一个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但志刚 导师:吴秋业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近几十年来,由于癌症放疗、化疗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介入治疗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以及艾滋病的流行,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增加。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经成为骨髓移植患者和恶性白血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雷 导师:张万年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1998年
【摘要】 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该实验首次采用活性类似物法,限定16个氮唑类药物或氮唑类高效化合物药效点之间的距离,系统构象搜寻得到氮唑类化合物的药效构象.根据得到的药效构象作者对该实验室合成的11个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分子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楚勇 吕丁 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1年11卷2期 80-84页ISTICCA
【摘要】 在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122个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关系(3D-QSAR)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4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3-取代-1H-吲哚-1-基)-2-丙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绍隆 刘平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8卷7期 729-7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寻找高效抗真菌化合物,探讨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根据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设计合成了14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类化合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秋琴 刘超美 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7年17卷3期 140-1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叔丁基结构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一氯频那酮、三氮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青龑 刘超美 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4年14卷1期 14-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含氮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22个含氮侧链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初步体外抑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武 方勇 等 《药物与临床》 2002年17卷5期 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方法:综合体外生物活性评价和PASS软件对已设计合成化合物活性预测的结果,设计合成新的抗真菌化合物.结果:设计合成了20个新的三氮唑丙醇类化合物.结论:这20个具有高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