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1
- 7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笑腾 马伟明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51卷8期 576-577页ISTIC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现象非常普遍,据国外文献报道,二者的重叠率在11%~27%之间[1].孙艳芳等[2]研究发现,IBS重叠FD患者占IBS患者的26.7%,占FD患者的20.0%,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腹泻型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康年松 首届长三角脾胃病学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三辨一和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弓雪峰 王继升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7期 759-763页ISTIC
【摘要】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小,以明三阴三阳,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玉婷 齐向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5期 404-405页ISTIC
【摘要】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中医将不寐的病位责之心,认为人之寤寐皆由心神所控,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过度等因素,都会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情志,又称为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泛指精神、情绪、思维等心理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9卷12期 2157-215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备急千金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张秉成日:"内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此方常用于痰浊上扰不眠之症,具有燥湿化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 2008年27卷8期 606-608页ISTIC
【摘要】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味,应用亦同中有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葆现 熊卫红 《陕西中医》 2005年26卷5期 46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温胆汤原出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由二陈汤加枳实、竹茹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根据辨证进行加减,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效果颇好.现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春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35卷10期 38-39页
【摘要】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要用于胆郁痰扰证.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出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飞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年10卷3期 44页
【摘要】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证.临床症状多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等.临证多以辨证论治为则,虽病不同,但证同,则可采取异病同治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