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6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莹 王平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2年33卷7期 1691-1693页PKUCSCDCA
【摘要】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症,与五脏虚损、情志失调、痰瘀互结等密切关系.《内经》中有"上气不足,下气有余","上虚下实"日久致健忘的理论.《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荆纯祥 赵自明 等 《新中医》 2017年49卷1期 228-2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游泳力竭法复制运动三联症(FAT)大鼠模型,及加用放血+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复制气血亏虚证FAT大鼠模型饮食紊乱与物质代谢紊乱的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饮食)、模型1组(持续递增负荷跑台运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也民 杨新栎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3919-39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所治证属本虚标实、上热下寒,其组方结构由甘温补中、升阳散郁、寒凉泻火三部分形成.研究发现李东垣治阴火之法与其如出一辙.故文章通过对阴火的内涵及治法原则、麻黄升麻汤方义及与李东垣治阴火代表方关联性等内容的讨论,认为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选 刘勇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6期 1491-1492页PKUCSCDCA
【摘要】 总结白长川教授妙用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为阳气郁闭,肺热脾寒所设,多因外邪郁闭阳气,误下致气血阴阳亏虚而寒热错杂.白长川教授指出,干燥综合征为津液不足,本虚标实,上热下寒,在外玄府闭塞,腺窍干燥;在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月 裴林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5期 705-709页ISTIC
【摘要】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昊阳 卫治 等 《国医论坛》 2024年39卷3期 9-11页
【摘要】 乌梅丸是厥阴病代表方剂,主治上热下寒、虚实错杂之证,李宝玲基于异病同治原理,将乌梅丸用于眩晕、焦虑、失眠等多种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屡收良效.文章对乌梅丸历史源流、立法组方进行分析,并择临床验案3则,以示其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素香 熊阳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20期 19-21页
【摘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文章秉承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索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批浙江省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帆帆 殷雅婕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20卷4期 8-12页
【摘要】 基于五行生克制化分析癸卯年五运六气对小儿肺脏功能的直接影响以及其他脏腑功能改变对肺脏功能的间接影响,得知癸卯年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集中在上半年,其病机分别为痰湿蕴肺、湿热阻肺、燥邪伤肺.初之气与三之气均伴有肝气犯肺,二之气伴有肾不纳气.上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玲 魏丹丹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0期 5794-57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总结郑玉玲运用定痫丸治疗脑瘤的临床经验,分析郑教授对脑瘤病因病机的认知,剖析定痫丸方义新解,从而阐明定痫丸在脑瘤中应用.郑教授认为脑瘤的主要病机为气血痰湿瘀结,尤以痰湿结聚、蒙蔽清窍为主,虚实夹杂.以清上利下为治疗常法,熄风定志为善后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剑虹 权红 等 《北京中医药》 2017年36卷2期 139-141页ISTIC
【摘要】 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火、痰、虚、瘀”,辨证以上盛下虚、本虚标实较为常见.治疗以调补肝脾肾为主治本,兼顾祛风火痰瘀之标邪.强调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固本培元,以达平肝熄风治疗的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