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8
- 11
- 8
- 6
- 6
- 4
- 71
- 14
- 12
- 1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谭莉萍 林颖 等 《海峡药学》 2024年36卷12期 69-73页
【摘要】 目的 在"新医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韶关学院药学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学时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探索我校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方法.方法 以韶关学院2022年药学、临床、检验、护理本科学生和2023级药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霞 李春阁 等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64卷1期 65-67页
【摘要】 专业归属感是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源泉.基于地方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存在新生中调剂生占比高、中医药文化氛围不足等问题,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创设了中药类初识本草专业通识课程.课程秉承OBE教育理念,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打造立体育人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露 陈都鑫 等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8卷18期 68-70页
【摘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通识课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专业课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基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基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路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俊凤 白金牛 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7卷2期 84-85页
【摘要】 大学生通识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基础.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医学院校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为了更好地满足医学院校各医学相关专业特点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亮 罗利 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4期 70-72页
【摘要】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高校困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难以融合的窘境.在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更好地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想建设、品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春岩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2期 70-71页
【摘要】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下需要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这两种课程体系有着共同的建设目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都沁夫 乌云高娃 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6卷4期 106-108页
【摘要】 目的:进一步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为学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质性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课程设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时数和学分的占比;进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春生 孙艳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2期 31页
【摘要】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成果导向理念下,在近几年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自身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三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通识课程教学方...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琼友 何志全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19卷10期 739-742页
【摘要】 为全面扩展医科生知识面,通过挖掘蕴含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包括图书在版编目、国际标准书号、图和表格等在内的通识知识,并探索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恰当时机.专业课程融入通识知识教育能提高医科生的综合素质,其可构成通识教育的辅助性组成部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