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5
- 1
- 2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旭锐 周永学 等 《中医药导报》 2013年19卷12期 156-157页ISTIC
【摘要】 阐述了构建《温病学》临床见习的教育模式,探讨了激发该实验区学生求知欲的方法,认为《温病学》实验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和意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婧 巨兴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9期 217-219页
【摘要】 本文以12所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研究目标,通过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总结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内涵,提出了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设计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方案,并建立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旭锐 董正华 等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11期 1551-1552页ISTIC
【摘要】 《温病学》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创新实验区是我院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创新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因此在中医创新实验区进行《温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是迫切的,笔者尝试在该区温病学教学中应用自主式教学,取得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敏佳 边艳峰 等 《西部中医药》 2014年4期 40-42页ISTIC
【摘要】 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手,分析了实验区导师制的特色,总结了实验区导师制的效果,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旭锐 崔晓萍 等 《河北中医》 2013年11期 1756-1756,1757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国内中医院校广泛应用[1],我们在中医创新实验区温病学课堂教学中以温病常见病种为研究内容,引入该教学法,以学生随堂测试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的指标,观察该法的近期及远期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旭锐 李长秦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11卷3期 239,封3页ISTIC
【摘要】 <篇首> 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改项目之一.实验区设在我校中医临床医学院,以期通过对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理论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明生 周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2卷2期 66-67页ISTICCSCD
【摘要】 2007年我校申报的精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入选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在2008年开设精诚计划的试点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并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春晖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4期 80-81页ISTIC
【摘要】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改实验班是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实施项目.该班自2005年创建以来,我们在探索中医继承型的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 完善中医教改实验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昊 王昌利 等 《药学教育》 2013年29卷3期 15-17页
【摘要】 基于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际,将中医药"传、帮、带"的师承教育传统和院校教育模式相结合,分别从中药学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探索中药学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实用型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上增 韩丽华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08卷16期 14-15页
【摘要】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