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2
- 9
- 1
- 7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理想 胡镜清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26卷3期 281-284页 ISTICCSCDCA
【摘要】 在中国悠久的防治疫病斗争史上,中医学谱写了辉煌的抗疫篇章:主动"避其毒气",摸索出众多防护方法;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积极有效;众多医家前仆后继的丰富实践,积累出有效的治疫经验;中医学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保驾护航,而且在新中国的抗疫...
【中文期刊】 柴原 周滔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29卷23期 15-17页
【摘要】 从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出发,对中医疫病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思考.为改革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在中医疫病授课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与中医经典古籍脱节等问题,我们探索性地提出将PBL教学模式和CTTM教学模式相结合,运...
【学位论文】 作者: 林佩儒 导师: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清瘟败毒饮见于《疫疹一得》一书中,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所创制。余氏生活年代,正逢疫疠横行,因受刘河间火热论、吴又可《温疫论》的影响,对瘟疫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疫经验,于1794年著《疫疹一得》,书中详论疫疹,对瘟疫...
【中文期刊】 尹周安 李玉丽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13期 176-18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竹叶石膏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该研究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竹叶石膏汤的主治病证、功效方义、现代疾病谱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以进一步推进该方复方制剂的研发.考证结果表明竹叶石膏汤最早源自《伤寒杂病论》,组成为淡竹叶、...
【中文期刊】 张赛 董少宁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6203-62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病,病性虚实夹杂,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符合膜原病的特征.文章从膜原理论角度,认为膜原卫外不固是IgAN的发病基础,湿热困阻膜原是其关键环节,瘀毒阻滞膜原是疾病的进展原因,因此治疗IgAN...
【中文期刊】 姜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16期 1656-166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
【中文期刊】 谭颖颖 孙理军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5期 10-13页 ISTIC
【摘要】 杜雨茂教授乃闻名全国的伤寒学大家,熟读中医经典,勤学善思,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其晚年以治疗肾病名震一方,但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方面也多有心得.杜雨茂教授虽为伤寒学大家,但没有门户之见,临床用方常常博采众长,参己之见,故治病常应手而愈.尤...
【中文期刊】 李林阳 王浩中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1期 31-34页 ISTIC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伤寒阴阳两证的内涵为:辨证借助阴阳两端以划分病证,论治基于顺势思维以扶正祛邪;其次探明痘疹寒温两派的源流是:钱乙、陈文中首提,后世医家折衷完善.进而分析伤寒阴阳两证与痘疹寒温两派之间的相关性:痘疹寒温两派是伤寒阴阳两证的发展,两...
【中文期刊】 杨丽丽 张弢 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5期 46-5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祛毒防疫方防治疫病的配伍合理性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祛毒防疫方的中药-性味归经、配伍功效、配伍机制进行分析;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祛毒防疫方中解表组、清热组和宣肺化湿组中33个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和筛...
【中文期刊】 满天 王成祥 等 《北京中医药》 2023年42卷1期 63-65页 ISTIC
【摘要】 辛温药在古医籍中广泛应用于疫病的防治,而对辛温药治疫的机理缺少系统解读.中医学认为疫病病机为正气不足,外感毒邪,兼夹秽浊、热毒等而发病.本文参考古代本草著作,整理具有治疫作用的辛温药,从"辛能行散,温能助阳"的性味理论出发,归纳出辛温药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