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30
- 5
- 1
- 1
- 1
- 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存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4卷7期 626-628页ISTIC
【摘要】 本文以阴虚湿热证和上热下寒证为例,对中医临床过程中的矛盾症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引经据典,寻求其临床治疗方法.得出了阴虚湿热证的治疗原则应以治疗阴虚证为主,配合治疗湿热证;上热下寒证症的治疗原则应为“从阴引阳”.认为在矛盾症状的治疗上,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郗亚薇 戴求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1期 168-171页ISTICCA
【摘要】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象思维彰显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用于把握疾病的整体发展变化.本文基于象思维模式,运用取象比类法,将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状分别归属为风象、痰象、体质易感象,并结合病机进行阐释,从而提出治风、治痰、扶正培本的针刺治疗思路.临证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单士喆 文博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11期 1955-1957页ISTIC
【摘要】 "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征,"辨"之关键在于捕捉疾病信息,据以析理,进而据理立法.辨"病位、病机、病证、疾病、病程、体质",此"六辨"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疾病信息更加系统、全面、立体,辨治时着眼于病位,明确病机,并以症状和体征为线索辨明病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培民 邢润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6期 634-6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提出相-枢辨证的学术理念,相指时相、位相,枢指枢机.时相和位相的辨证强调骨伤科疾病中的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即时辨证和慢性迁延期的基础辨证相结合(时相),以及患部特异辨证和体质基础辨证相结合(位相).枢机则主要针对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爱云 张启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4期 224-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有多少症状尚无定论,因为关于症状的界定方法学术界没有形成共识.遵循逻辑学规则,以从历代医案中获得的2 751个症状为研究对象,找出了中医症状之间存在同一关系、包容关系、交叉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全异关系6种概念关系,性质判断和关系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涛 刘金民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4期 848-8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预防医学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未病先治的理念是与中风病后遗症患者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是一致的.通过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证候分型研究,笔者发现,在包括类中风的广义中风病中,特别是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传统中风病五大主症或不明显或不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茂新 王雪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年23卷3期 183-1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当前,基于西医疾病的辨证规范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导向,但由此引出的问题却是多方面的.文章从1993、1995、1997年版及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对比看,分析了中西医疾病两种辨证规范结果之间、基于西医疾病两次大规模的辨证规范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荣谦 《世界中医药》 2007年2卷6期 361-36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临床上,小儿肺炎的患儿往往某一症状的表现十分突出,成为小儿肺炎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抓住并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关键词】 小儿肺炎/中医药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德凤 徐锦平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31卷4期 270-271页ISTICPKUCA
【摘要】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长期临床观察,认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经验.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坚持中医辨证施治,突出中医药治疗特点,注重中西医在治疗环节上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深入研究、归纳、分析,进而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19卷5期 261-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就子午流注阴阳转换说在妇科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认为据此辨证分析推导施治,可获佳效,也有助于预测疾病、判断预后;根据子午流注阴阳盛衰的转换,针药并施,可提高疗效;对于病情错杂、症状间极为矛盾,同时处理有困难者,可采用分时处理;在应用调周法等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