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4
- 3
- 1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邹飞飞 张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5卷15期 17-18页
【摘要】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展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中医药抗病毒技术科研培训研究,同时设立未参加培训的对照纽.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科研创新思维、技能、知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宪波 孙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年1期 38-41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血清标志物、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等非创伤性诊断技术在肝纤维诊断中的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应是包括病因治疗、抗炎保肝、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过多沉积的细胞外基质为一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赛 韩凤娟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期 319-322页ISTIC
【摘要】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在99%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卓荣 李玉环 等 《食品与药品》 2012年14卷6期 456-457页ISTICCA
【摘要】 陈鸿珊教授是我国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从事分子病毒学及抗病毒药物药理学研究60多年,为我国抗病毒药物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陈鸿珊,祖籍江苏省江阴市.毕业于江苏省南菁中学和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45~195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方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17卷6期 334-337页ISTIC
【摘要】 本文就中医药抗HBV实验研究的现状,从中医药抗HBV作用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抗病毒作用、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的HBV、对HBV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中医药提高NA对HBV的敏感效应及对HBV变异耐药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了评述,肯定了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莹威 《中医药信息》 2006年23卷2期 13-14页ISTIC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概述了中医药在保护心肌细胞、抗病毒免疫机制、抗氧化等方面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近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涛 李际强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13卷1期 3-4页ISTIC
【摘要】 本文结合中医药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独特疗效阐述了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减轻激素副作用、减轻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存在优势,提出应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秋英 彭胜权 等 《新中医》 2002年34卷10期 71-7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中草药抗病毒作用众所周知,但由于酶免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在观察乙型肝炎疗效方面缺乏量化的指标,而乙型肝炎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根据患者血清HBV-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萍 温敏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34卷11期 13-17页
【摘要】 艾滋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抗病毒和免疫重建并行,HAART(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优势是抗病毒,中医药的优势是调节免疫,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医药介入HAART治疗艾滋病在恢复免疫重建方面优于纯HAART治疗组.研究表明nTreg细胞数量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青 王志刚 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年27卷5期 18-20页
【摘要】 <篇首>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 L.)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