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9
- 3
- 1
- 70
- 10
- 9
- 4
- 4
- 16
- 8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汉钧 《中医外治杂志》 2014年23卷4期 3-5页
【摘要】 本文以笔者之学术观点以中医外科为主阐述了外治纲要.就外治历史溯源、外治传承与发展、外治机理、外治辨证与治法知要等诸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文中还探讨了学术界的中医外科热点问题:热胜肉腐与祛腐生肌;祛腐、祛瘀、补虚与生肌;煨脓长肉与创面愈合等...
【中文期刊】 王海莉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11期 2104-2106页 ISTIC
【摘要】 中医不能象现代医学那样,向病家展现疾病发生发展的状态和疾病的实质变化,依中医学的理论和术语解释病情对方听不懂,甚至误认为中医说不清.其实不是说不清,是中医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从事诊治活动的本质不为现代人所知、所理解.中医事业的发展需要向...
【学位论文】 作者: 李小茜 导师:胡冬裴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1年
【摘要】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医家们不仅整理和注解古典医籍,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而且竞相著书立说,结合丰富的临床医疗实践,对多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探索和研究,大大扩充了...
【会议论文】黄明河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2011年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癌,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在肝脏推积所产生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性变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如果...
【会议论文】桑希生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伤寒论》论述了外感中风、中寒、中喝、湿病、霍乱、阴阳易等病,其感邪不同,发病与传变特征亦不相同,书中对于风寒之六经脏腑的传变,详而又详,其发病机理论述得系统又完整。在《金匮要略》有关杂病的论述中,或论病,或论证,反简而又简。在教学中,有很...
【会议论文】刘雁峰 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本文在探讨慢性疲劳的发病机理过程中,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临床实践,认为肝脾功能失调是慢性疲劳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临证中,对主诉疲乏无力,具有精神、情志失调、肝经循行部位不适等伴随症状的患者,从补气理气、调理肝脾的角度进行诊治,取得了...
【中文期刊】 王晓南 孙蒙 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37卷12期 40-43页 ISTIC
【摘要】 从变应性鼻炎与肝、肺的相关性,该病的发病机理及用药治疗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肝、肺之间"龙虎回环"型的气机升降与变应性鼻炎在春、秋发作有密切联系,其治疗用药有一定的特点,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丰富的...
【中文期刊】 唐蜀华 王石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2期 1-6页 ISTICCA
【摘要】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中医病名不明确、证型多样、中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立现代中医高血压病诊治体系非常重要...
【中文期刊】 王雪皖 鞠上 等 《中医药学报》 2023年51卷9期 10-13页 ISTICCA
【摘要】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关键在火热被遏...
【中文期刊】 鲁颖晔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58卷4期 269-270页 ISTIC
【摘要】 "舌边白涎"是指唾液聚集在舌两侧边缘内的白色唾沫线,传统中医舌诊注重舌质与舌苔的辨证,对舌面唾液聚集分布很少记载.文章结合历代医家文献及病案,探析舌边白涎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诊治,为"舌边白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新的辨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