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3
- 10
- 3
- 2
- 7
- 4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于堃 胡大雷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4卷2期 59-67页
【摘要】 古代以"医"的起源为"王天下"的基础之一,中华文明引导着"医"的发展,而"医"也对中华文明有着重大贡献.在中华文明的哺育下,"医之道"的核心观念即"保性命之术"的以人为本、日常生活的顺应自然、"施医于未病之间","医"者之心为"仁心","医...
【中文期刊】 傅妤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6期 464-465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然而<黄帝内经>通贯天道、地道、人道,并包容自然、社会与生命之道,实为代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之鸿篇巨制.孔安国序<尚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大道就是天道、地道、人...
【中文期刊】 郭教礼 张学文 《甘肃中医》 2008年21卷1期 3-4页 ISTIC
【摘要】 从祖国医学重在思悟、惟求和谐、贯通神气和引领人类健康走向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著名中华医道研究专家傅景华研究员新著《捍卫中医》一书的学术精华,认为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具有独特性,不但有力地反击了那些"取消中医论"者,而且也进一步确立了"中华医道"...
【中文期刊】 傅景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卷1期 13-16页
【摘要】 近代以来,利用西方科学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使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误区.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华医道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科学...
【中文期刊】 刘立安 孙永章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1期 208-212,236页 ISTIC
【摘要】 从中医扶阳学派传承研究切入,在医文互鉴视域下,考证了中医学与中华文明中的扶阳及相关思想,将扶阳之说从清代郑钦安追溯至《后汉书》,并钩沉其先秦易道渊源."扶"的本义是"辅佐",辅佐阳气又包含着补阳、温阳、通阳、化阳、回阳、潜阳等多元化方法之指...
【中文期刊】 张秀峰 王运萍 《医学与社会》 2009年22卷9期 52-53页 ISTICPKU
【摘要】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和鲜明的科学精神.中医的整体思维方式和人文价值观念则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客观上受到国家制度安排、中医政策导向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未来中医发展要体现中医"...
【会议论文】周彭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李时珍医药论坛暨浊毒理论论坛 2014年
【摘要】 本文以“医药”为中心,选取了炎帝神农和李时珍的故事中有关于医药内容的部分,进行解析,从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道德精神和人文品质,以期获取中华医道的精神。
【会议论文】熊建平 第一届海峡两岸药王孙思邈中医药论坛 2010年
【摘要】 中华医道,绵延数百年,汇百川而归宗,是中华文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黄帝、神农开医门之先河,后世则名医辈出,各展所长,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有力保障。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反朴归真的思潮日益冲击着人们思想的时候,一场关于中医何去何从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