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13
- 25
- 2
- 1
- 1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诗伟 郭倩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29卷7期 2237-22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立足于中气下陷这一证型,在中医学上可归属气虚秘、脱肛、阴挺、肛坠、小便失禁、大便滑脱等范畴.通过对本病的辨治研究,认为岭南地区所见的此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其病机又兼以土虚木乘为多见,为肝胆湿热、气机阻滞、不得升举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海娇 张喜莲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9期 798-7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马融治疗儿童癫痫失张力发作经验.根据小儿“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脾—气—阳—痰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儿童癫痫失张力发作辨证多属虚证,病变与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脾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痰蒙清窍,治宜益气升阳、豁痰开窍,采用补中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维宇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8期 1944-1945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补中升提汤治疗中气下陷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以排便困难为主伴随便意频繁、排便不尽、便后不爽、肛门(会阴)坠胀、疲倦乏力等兼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凯格尔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组采用补中升提汤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群伟 张治国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4期 1247-12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盆腔及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少腹坠胀疼痛、尿失禁、子宫下垂等,可归属于“虚劳”范畴.病机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肝肾不足、固涩不力,还与奇经虚损、冲带不固有关.临证治疗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参以通补奇经、固摄冲带之法可收良效.
【关键词】 盆腔及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虚劳;健脾益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艳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19年3期 43页
【摘要】 黄芪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原名黄耆(读音qí),“耆”指德高望重的老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本草汇言》称其:“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主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娟 谢丽华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34卷7期 228-231页
【摘要】 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耆、箭芪.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古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1],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止渴、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所致之气虚乏力、咳喘气短、表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琼丹 程刘海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2期 241-242页ISTIC
【摘要】 张茂平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证时参入中焦升降之法,透悟阴阳虚实之至理,从无形之中契合气机,尽得补中益气之精髓,知其不独治“中气下陷”,临床应用灵活.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慢性病,如耳鸣、口腔溃疡、顽固性失眠、咳血等,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萍 张红英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年10卷10期 717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33岁,维吾尔族。2010年5月14日在职工医院经会阴侧切生子,初产,新生儿体重2.68 kg。患者产后使用开塞露才可排便,小便淋漓不尽,且发觉阴道有异物突出,小便后异物可自行进入阴道内,被诊断为中度阴道前壁膨出。按医院建议做提肛缩...
【关键词】 阴道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广 王治英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12期 1441-14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唐宋教授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唐宋教授临床对胃痛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结果: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分为脾胃气虚、中焦气滞、中气下陷、瘀阻胃络、湿热中阻、气阴两虚、脾胃虚寒,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全铃子散、七味香苏饮、补中益气汤、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贻宁 《中华养生保健》 2017年6期 62-63页
【摘要】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或患有前列腺增生,常会出现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的现象.不少老年人因为怕冷,有尿也不及时排出,而是长时间地憋着,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排尿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类型,是由于一时性的脑组织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