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1
- 6
- 2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史如松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6年27卷3期 211-220页
【摘要】 以《美国医学会杂志》为主要资料,观察抗战期间美国主流医学界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期间,美国医学界对华关注增加,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日本侵华行为、美国对华的医药帮助、中国的医学和医疗情况以及中国的疾病问题.其中,在美国参加"二战"后,美国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1年42卷3期 321-334页
【摘要】 文章论述了中医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引发的中西医论争.19世纪末,仅有少数美国人对中医的针灸与药物颇有兴趣,将其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新奇疗法进行尝试与研究.中医作为华人移民的主要医疗方式,因其疗效颇佳,也逐渐吸引了普通美国民众前来就医.囿于中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莉萍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年37卷1期 27-39页
【摘要】 1937年美国医药助华会成立的初衷是为中国军队提供医疗救助.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机构发起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医药援华”募捐,其中“一碗饭”运动最负盛名.随着战局和时局的变化,医药助华会的援华内容也在转变,并在1949年关闭.本文利用美国医药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静静 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1年32卷3期 395-405页
【摘要】 通过考察1972年10月新中国首个赴关医学代表团访问的历史,分析其背景,代表团成员的遴选,访问日程,以及给中美两国关系、医学发展和交流所带来的影响,厘清相互矛盾和不准确的记载;通过对代表团历史作用的审思来讨论在两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特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梁永钰 导师:张大庆 北京大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硕士) 2004年
【摘要】 自中美建交以来,大量著作书写中美两国从对立到友好的历史.其中描述中美重大政治事件居多,也曾有人写过1972年至1992年中美科学技术交流史,而关于中美建交后两国医学交流还未专门系统论及,特此以1972年中美建交前后到1992年基本恢复正常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震 《中国卫生人才》 2018年8期 49-50页
【摘要】 2018年4月,笔者参加了中美医学交流项目,前往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KUMC)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交流访问.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是一个集医疗教育、医学研究、患者护理和社区服务于一身的医学中心,由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医疗卫生学院组成.通过短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方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13期 14-19,封3页ISTICPKU
【摘要】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是遵循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训,即“科学济人道”.北京协和医学院社会服务工作的奠基人是美国的浦爱德女士,一位出生和生长在中国,后在美国受教育的诚挚的美国友人,她为建立和发展社会服务工作贡献了她的一生.医院社会服务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新燕 赵慧玲 等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2卷3期 700-703页ISTICPKUCA
【摘要】 文章简要回顾近代中医针灸在美国所出现的"三次高潮",重点介绍美国针灸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医疗、教育、执照考试、立法及保险、科研、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的探讨,以期了解中国针灸在美国的发展现况.经过40多年的发展,针灸已成为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中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丽红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年26卷11期 后插1-后插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联舍主办的"中美分子影像学专家高端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中国分子影像学青年博士论坛"于2010年9月14日-16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同期举行了由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2版的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新保 苏群豪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14卷1期 99-101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科研条件和人才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得以立足的两个支柱,它们同时又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特别是良好的科研条件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开展研究,并为合作与交流提供保障.科研条件包括人文环境和实验室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其中实验室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