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1
- 3
- 3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晓宁 施璠 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33卷1期 34-36页
【摘要】 针对中国目前医学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借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中心访学之机,深入剖析了美国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从课题设计能力 、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实验技能 、导师参与度及实验目的五个方面对中美医学博士生培养差异进行了比较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平 范学工 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6卷1期 118-121页
【摘要】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成功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相比,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历程短,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全面调研我国八年制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亚平 导师:范学工 肖水源 中南大学 公共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 2011年
                    【摘要】
背景:
  
 自19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以来,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精英。2004年以后,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逐步有17所高校开始试办八年制医学博士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丽红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年26卷11期 后插1-后插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联舍主办的"中美分子影像学专家高端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中国分子影像学青年博士论坛"于2010年9月14日-16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同期举行了由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2版的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若思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19卷12期 909-911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在进入防控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反弹的冬季,回顾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中美两国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最近,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筠萍 《当代教育论坛》 2011年6期 8-10页
【摘要】 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参考依据主要是美国的医学博士教育.众说周知,美国的医学教育是全球公认的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文章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临床医学培训、医学教育评价制度、人文素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学工 李亚平 等 《复旦教育论坛》 2010年8卷1期 89-92页
【摘要】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改革举措,属于医学精英教育,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要求较高,笔者对我国八年制与美国八年制(4+4培养模式)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现况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借鉴美国的成功之处,为改进我国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伊 《当代医学》 2004年10卷11期 51页
【摘要】 <篇首> 在一次"中美医学伦理学比较国际研讨会上,与会的中美两国代表谈起医生收受"红包"的问题.中国的医生和伦理学家都承认这个问题在中国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包括那些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医院,谁也不能打包票说没有一个人收"红包".主持小组讨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3卷4期 412-414页
【摘要】 中美两国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专业设置、学生来源、医学生培养目标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控制上.借鉴美国医学教育中医学博士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经验,客观分析其利弊,对于我国医学教育的改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换一批 加载中...
                            加载中...
                        





